分享更多
字体:

调查称美国人倾向与自己政治观点相似者为邻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1 15:0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居。这句至理名言在美国社会还适用吗?

  有研究指出,至从60年代中期,美国精英阶层和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在不断拉大。与此同时,另外一个事实是,这两类人在文化品位和价值观上出现了巨大差异。这两个现象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相同背景的人倾向于居住在一个社区里:富有的人喜爱和其他有钱人一起玩,喝红酒、练瑜伽;而工薪阶层则是喜爱和开小卡车的人一起结伴。

  另外一派学者同样认为美国社区正在经历大分类的现象。但是和上面一派观点不同的是,这些人认为政治倾向是居民选择社区的标准,美国人倾向于选择和自己政治观点相同的人居住在一起。他们还以1976年和2004年两次总统选举的结果作为事例,试图说明政治把美国人分成了不同的社区。在这两年的选举中,两党在全国各县区能够赢得绝对多数选票的比例从1976年的26.8%上升到2004年的48.3%。

  这样看来,美国的社区确实在经历着某种程度的大分类。然而,乔治城大学2005年的一份权威调查又向上诉分类的理由提出了挑战。当问及“你知道多少个邻居的名字?”时,只有3.4%的被调查者称他们知道所有邻居的名字;65.3%的调查者称只知道部分、少数甚至全不知道。

  这份调查还显示政治并不是邻里之间谈话的重点。54.5%的人指出,他们从不与邻居讨论政治,29.1%的人称只有在很少的时候才讨论政治,14.7%的人称有时会讨论,只有1.8%的人称经常与邻居讨论政治。

  乔治城大学的调查显示,政治和价值观似乎不是造成分类的主要原因。一位名叫麦肯纳的学者以她亲身的经历,认为生活中更实际的因素是导致社区分类的原因。

  麦肯纳女士居住在新泽西州一个中上水平的社区,这里距离曼哈顿只有30分钟的车程,小区的房价很昂贵,税收很高。这样,可以推测的是能够买得起这里房子的人一定有份不错的工作。而高薪水的工作又和教育息息相关,因此,小区的人可能都有良好的教育,因此和她在文化品位和价值观上持相似观点。

  然而,麦肯纳指出,像乔治城大学的那份调查一样,她和这些邻居并不交谈,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夫妇私下里给邻居起了各种代称,例如“那对养两条狗的夫妇”,“对园艺工很粗鲁的男人”,“走路甩胳膊的韩国老女人”等等。

  麦肯纳认为她和这些邻居居住在一起是因为生活中非常实际的因素,而不是虚无的政治倾向、价值观和文化品位等。她的社区有着教育质量很高的学校,这为子女的教育提供了方便;小区离曼哈顿笫尺之遥,方便工作,还可以在业余时间享受纽约市的各种便捷服务。

  不管造成美国社区大分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很明显的一点是这种分类确实存在。但是相同背景的人居住在一个社区里并不意味着邻里之间有着亲密的关系。与之相反的是,美国人并不熟悉他们的邻里,也不太和邻居交谈,而邻里之间谈论政治的现象就更是少之甚少。 (张月如)

  (责任编辑:杨海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