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为中国制造培养人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1 07:47 来源: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沈有禄
但是五年间才两万名教师去企业参加实训,这个比例太小,算下来每年校均受训教师远不到一名,如此怎能提高中职教师的实操能力,怎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呢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特殊的历史使命。它不仅与普通高中教育共同组成和推动中等教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我国的制造业等生产和服务部门培养千千万万的职业技术人才,尤其是为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和声誉培养后备人才。没有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就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制造工艺,“中国制造”的品质无从谈起。
然而当下,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质量比较低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为培训中职教师出台了一系列的培训项目,然而从执行效果来看,还存在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
哪些需要改进
首先是培训观念的问题。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抑或“校本培训”?
中职学校从面上来讲更多的是自我学习、自我培训,也就是“校本培训”。绝大多数人是在本校接受培训,因为较多的人外出培训的话,这些教师的课程将没有人来顶替。
“走出去”主要是纵向各级别的培训,但是目前国培项目及省培项目在面上比较小,市培项目和县培项目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在笔者参与的一次座谈中,广西钦州教育局分管领导说,“某一村小校长,当了30多年校长,50多岁了第一次来钦州,第一次来参加市级培训,所以国培和省培的机会就更少了。”
“请进来”方面,不少学校存在经费短缺的情况,国家投入较低,学校的社会服务等“造血”(增加学校收入)功能又严重不足,“请进来”方面也只能是有心无力。
在培训指标(受训对象)的分配上存在“三多三少”:对省级示范(重点)学校及国家级示范(重点)学校的教师分配较多,而对县市级非重点学校教师的机会则相对要少些,如有的学校四五年才给一个培训指标,有的学校又吃得太饱,挤占了其他学校的培训指标;计算机、电子等专业培训过多,而特色的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教师的培训机会少;中高级职称教师培训机会多,中级以下职称教师培训机会少。
从培训内容上看,理论培训多,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少。很多参加国培项目的老师到相关的实践培训基地去实训,但这类实训谈不上是真正的实践技能培训,就是走马观花式的走走场地,看看机器,真正驻厂由相关技师带着实践的教师比例较低。受训教师没有具体到企业去上岗上班(顶班/代班),没有机会操作机器,从而无法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同时,各级别的培训内容层次没有拉开。初、中、高级培训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有些名为高级班,内容实为基础班。
培训经费总的来说明显存在短缺。而且,中职教师缺编比较严重,最近几年中职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逐步接近普通高中规模,但是引进教师的速度却明显滞后。
以广西为例,要达到国家规定的生师比来配备专业教师的话,缺编还很大,广西现仅有两万多专任教师,达到国家标准则需要新进教师两万多,缺口达一半。尽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及编制部门在解决编制上给了大力倾斜,但是由于中职教师待遇比较低,再加上做中职老师的职业成就感不强,很难吸引人才。
增加中央政府及省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有关措施,提高中职教师培训水平,进而提高中职教育质量。
首先要增加培训经费,尤其是增加中央政府及省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培训面。
国家对中职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于高中来说比例较低。以2008年为例,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为1049.24351亿元,仅占教育经费投入的7.236%,低于同期普通高中的11.05%。而此间普高与中职基本上达到在校生规模相当。
中央和省级政府在中职教师的财政投入力度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笔者建议,能否像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加大投入,按学生规模等比例,每年中央财政拿出2亿~3亿元来展开中职教师的国培项目,这样就能增加受训教师数量,也能进一步带动省培项目投入。
发放教师培训券
增加经费投入的同时,也要注意经费的使用效率,在经费的发放上,可以改变过去“家长式”地直接将培训经费下拨给各个培训基地。这样并不能充分保障教师的选择权,而且经费下拨到各培训基地后,经费也未被各基地完完全全地用于教师培训,增加了经费使用的无效率。
培训经费中的相当一部分用于所谓的“出国考察学习”,很多校长这个月去了新加坡,下个月去澳大利亚,今年去了德国,明年去了美国,他们不断地见识了国外的做法,可是回来后别人的理念也不是能简单拿来就能用的,具体的国情、校情不同,恐怕这类外出学习今后应该下狠力气大力压缩。
中职教师培训应体现教师的培训需要,更多的教师希望到企业去接受培训,如果将培训经费以培训券的形式发放给教师,教师“自主式”地再选择具备资质和被认可的企业培训基地去接受实操培训,效果要好得多。
实操培训尽量由知名企业来承担
应将优秀企业吸引到中职教师培训基地中来,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认定具有较高水平的生产和制造工艺水平的优秀企业为中职教师实训基地,聘请这些企业的优秀员工,尤其是经验丰富的技工(技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来为担任实操培训的教师或辅导老师,以传帮带的形式,让操作中的很多缄默知识能得以传承,提高实操培训的效果。
中职学校也可以聘请这些企业的优秀员工去学校任兼职教师,在校内利用校内资源完成实操培训教学。对优秀技工、技师、工程师等愿意到中职学校工作的,要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省编制办、省财政厅等要在编制和工资上给予与在岗教师一视同仁的待遇,既解决其编制问题,让其无养老等后顾之忧,又能在工资收入等上给予保障。
目前,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如计划在2011年至2015年,支持两万名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产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支持职业院校设立兼职教师岗位,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人员结构。但是五年间才两万名教师去企业参加实训,这个比例太小,算下来每年校均受训教师远不到一名,如此怎能提高中职教师的实操能力,怎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呢?
在指标分配上要面向基层教师,除了骨干教师外,还要面向更广大的中青年教师,薄弱学校和特色专业学校也应该得到不同程度的倾斜。只有整个大面积上的中职教师的培训机会和培训质量上去了,才能促进中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唯有中职教师质量的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才能做好中职教育,才能为“中国制造”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技术人才。
(作者系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