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建议:效仿中国破解医改难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1 14:0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09年2月,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正式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提出了2009至2011年“新医改”五项重要任务。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公布,目标是于2020年建立起更完善的医疗制度,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次日,国务院公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新医改”在神州大地上迅速铺开。时隔3年,“新医改”成效显著。世界权威医学杂志英国《柳叶刀》认为:“中国医改的目标和总体战略是值得效仿的。中国在为全民提供平价且公平的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医改具全球影响

  权威医学杂志英国的《柳叶刀》近日在其中国特刊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能从中国的医疗体系中学到什么?”持续关注中国新医改进程的《柳叶刀》认为:“中国医改的目标和总体战略是值得效仿的。中国在为全民提供平价且公平的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该刊肯定地说,这不仅将影响中国的未来,也将影响全球的医疗模式。

  此前曾有两期《柳叶刀》特刊记录了中国迈向全民医保的进程,及其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重点,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在北京出版。该刊解释了为什么于今年3月再次出版特刊的原因:主要是中国正在经历巨大的医疗费用转型期,面临史无前例的社会与环境变化。

  《柳叶刀》注意到中国新医改立足于国情的特点。文章说,改革前,中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曾被描述为“看病难、看病贵、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尽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广泛覆盖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但中国医改优先领域和策略却是基于中国国情,提出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改革路径。

  在中国三年的医疗改革后,《柳叶刀》对这样一个事实感到“非常令人激动”,即在极短的时间内几乎已经实现全民医保,医保的覆盖率从2003年的29.7%提高到2008年的87.5%,再到2011年达95.7%。

  “医疗改革问题并非局限于一个国家内。如何提高医保覆盖率、降低成本,并应对非传染性疾病的巨大挑战,是全世界都要面对的难题。中国的医改进程、解决方案和经验教训,将为激发讨论提供证据,最终丰富全球医改成果。”《柳叶刀》的这一段话,点出了此时此刻出版中国特刊的意义和焦点所在。

  堪称全民医保典范

  《柳叶刀》对中国医改的观察和评价保持了其一贯的严谨:

  中国在2009年开始实施投资8500亿元人民币的医疗改革,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全民医保。政府进行系统性改革、坚决承诺为医疗拨款,并以预防、社区医疗及资金和人力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为重点,“这些都是积极动向”。

  中国医改剖析了原有体制的问题与根源并提出改革重点,“总体上朝着正确的方向进展”。在短期内实现全民医保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虽然保险金刚开始不多,但按照计划会逐步增加。这些重大成就如若没有政府的领导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中国应解决仍存在的差距和挑战,来达到它所宣布的改革目标。

  中国以改革医药领域为重点来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和提高医疗质量。中国的主要策略是为社区医疗保健机构建立一套基础药物计划,“这或许是对的”。

  为公平起见,中国决定大幅增加政府拨款,经费拨给低收入地区和补贴社会保险,“这无疑是正确的”。

  文章认为,“中国的改革目标和系统性战略对其他追求全民医保的国家来说堪称典范。”

  遇到的挑战

  虽然国土面积大、各地情况不一,但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在设法使人民享有便宜、公正的医疗机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它已超过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几近于实现了全民医保,并已开始为社区医疗保健和公共医疗建立一些必要的基础。

  文章也注意到中国医改面临的挑战,诸如中国在加强公共医疗和社区保健方面的主要障碍是人力资源不足;改革的贯彻落实受到融资、技术知识和信息畅通性的挑战。对此,《柳叶刀》文章提出一些“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国为各级政府设立的目标应当从投入转向产出和结果,包括健康状况改善、医疗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上升、患者的经济负担下降。中国应当增加拨款,但增加速度应放慢以发展吸收能力,将资源转变为成本效益较高的服务。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