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万学子出太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3 04:44 来源: 经济日报3月20日正午时分,阳光明媚,暖意融融。河北省元氏县第七中学一阵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过,孩子们说笑着从楼道里一拥而出,奔向食堂。13岁的胡俊艳打了一份西葫芦炒肉、两个馒头,吃得津津有味。“没想到我能来县城上学,这里不仅实现了我的读书梦,而且吃住都比在家好多了!”
胡俊艳家住元氏县西部山区的岳庄村。家中只有爸爸、姐姐和她3人。姐姐有智力障碍,全家人靠爸爸种几亩薄田来维持生活。去年6月小学毕业后,懂事儿的小俊艳因不想加重父亲的负担,一度产生了辍学的想法。就在此时,老师的一句话燃起她重新求学的渴望:市里正在启动“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特困学生可以免除所有吃住费用,到县城读书。
面对崭新的宿舍、整洁的餐厅、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免费的校服、午餐,还有和蔼可亲的老师,胡俊艳写下了这样的感言——“这样好的学校条件,让我感觉就像在做梦,我一定要珍惜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发奋读书,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国家的培育之恩,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石家庄市,像胡俊艳这样受惠于“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农村孩子不在少数。据市教育局统计,该市自去年3月份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以来,已经转移安置2万多名深山区中小学生实现集中免费就读。
“再也不能让孩子们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学习生活了”
作为河北省的省会,经过这些年的科学发展,石家庄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但由于该市地域较广,各地发展并不均衡,特别是地处太行山区的赞皇、元氏、井陉、平山、灵寿、行唐等6个贫困县,还有60多万群众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深山区百姓之所以长期贫困,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缺乏脱贫致富的本领,而山区的教育现状却令人堪忧。山区小学没有寄宿条件,一些离校较远的孩子需凌晨5点多从家里出发,才不至于误了上午9点的早课,而下午4点放学,回到家里已是满天星辰。在那些偏远山村,一个教师一所学校、两三个年级同挤一间教室的情况还大量存在。
“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具备了改变山区教育的条件。再也不能让咱们的孩子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学习生活了,再也不能让咱们的老师在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中无奈地坚守了,再也不能让咱们的山区人民因为没有知识而贫穷下去了!”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在进行石家庄山区扶贫攻坚工程调研时的讲话掷地有声。
孙瑞彬在全市干部大会上做了动员。“我们现在的山区扶贫开发,进展始终不够理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山区农民的文化程度低,难以接受新的发展思维,也不敢走出祖辈居住的大山。而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就是要采取各种办法,把山区的孩子接出来。”他说,小学生可以集中到交通比较发达的村庄或乡镇,初中生集中到县城,实行寄宿制,困难家庭的孩子全免费,一直管到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就上职业学校,学一门技术,如果将来在城里找一份工作,安家置业,再把老人接出来,这家人就彻底脱离农村也脱离贫困了;即使不在城市就业,掌握一些现代农业科技,再回农村务农,也能带动周边群众致富。“下山扶贫教育工程是改变山区60万人民群众命运的大事,一定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基于这样的认识,石家庄市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写入“十二五”规划,并于去年3月出台了《石家庄市下山扶贫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方案确定教育扶贫工程覆盖范围包括赞皇、灵寿、元氏、行唐、井陉、平山6个山区县的45个乡镇,全部人口为600754人,其中小学生33835名,初中生、高中生各有16000多名,从去年初开始,利用2至3年时间,将其全部转入有食宿条件的中心小学及城镇初高中上学。
爱心倾注到山里的孩子身上
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头等大事。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指挥部。
6个山区县共需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56所,规划建设投资8.6亿元,其中建设资金6.3亿元,征地费用约2.3亿元。为此,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团体纷纷开动脑筋,全力以赴予以支持。
去年,市财政局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硬是挤出6000万元用于山区中小学校舍的建设。今明两年还会陆续拿出3亿元。
市教育局争取到上级部门支持,落实资金1800万元;另为平山、灵寿、行唐“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项目争取资金2800万元;并将赞皇、行唐列入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项目。
石家庄市扶贫办为赞皇争取省“以奖代补”奖励资金150万元,为平山、赞皇争取到每县1500万元小额信贷资金,同时积极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平山开展实施了3项关注支持教育事业的活动,资助资金达469万元,受益大学生50名、高中生100名、小学生32000名。
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多形式地为深山区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致富贡献力量。去年5月,河北银行为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捐助200余万元,全部用于赞皇县野草湾小学扩建;7月,北人集团向新建赞皇第二中学捐赠价值40万元的3000套教课桌椅;供电公司、石药集团也分别向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捐赠了价值50万元的供电设备和价值20万元的药品……
通过全市各界的共同支持,石家庄教育扶贫工程校舍建设又快又好。市教育局长韩保来告诉记者,“截至目前,6个山区县的56个项目学校,已有28所投入使用。今年年底将全部投入使用,6万多名深山区学生都将进入寄宿制学校集中就读”。
除了解决校舍硬件等问题外,石家庄市还对山区教师队伍进行培训。今年2月初,首个“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培训班在河北师范大学开班,首批120名山区教师接受了培训。为解决山区孩子与城里孩子的教学差异,市教育部门决定结合“三下乡”活动,实施送教下县工程,组织市里的特级教师、省市级名师、省市级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家团,每月在6个山区县开展3至4天的培训,45所“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的1万多名山区教师将从中受益。
希望的种子播种在他们的心田
绿草如茵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美味可口的饭菜,温馨舒适的宿舍,方便安全的班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走在赞皇二中的校园里,如果不是青山在望,如果不是鸡鸣相闻,谁也猜不到这是一所刚为山区孩子们建在县城里的中学。优美的环境,即使与许多城市里的中学相比,也毫不逊色。除了教学条件好,学校对学生们的衣食住行同样关心。刚从赞皇山区到城里上学的农村孩子翟凤娟、王瑞艳,掰着指头给记者细数起了学校关心学生的各种好处:“环境可好了!老师可好了!”
衣——“我们都有统一的校服,是学校免费发的。”孩子们自豪地说;
食——“我们都能吃饱,有的菜比家里做得还好吃。”孩子们知足地说;
住——“当然比家里好了,这里有暖气……宿舍有生活老师值班,任课老师也轮流住在这儿,晚上一点也不害怕。”孩子们满意地说;
行——“上个周末放假,学校派车把我们送回家,每个人都有座,一直开到村口,可方便啦!”孩子们欣喜地说。
除了关心学生,石家庄市的各级教育部门还关心起了学生家庭。在灵寿县职教中心采访时,记者巧遇正在这里看孩子的木佛塔村村民张志强。他告诉记者,由于家里穷,孩子刚上完初中就辍学了,可市里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又让他燃起了希望,今年到职教中心上学,学习畜牧兽医专业。“孩子一出山,我们大人也跟着出山了,没想到的是职教中心还免费为我们学生家长搞职业培训。”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张志强已在县城干起了铺地砖等室内装修活。“原来住在山上,每年靠在坡岭地上种土豆、玉米等为生,一年剩不下几个钱。如今俺们每天能挣到300多元。”
灵寿县教育局局长马进伟告诉记者,“不仅山区学生免费接受职业教育,只要学生家长想到城镇就业,同样可以免费接受培训。现在,许多学生家长已经跟着孩子走出了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