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亚洲经济需"跳跃"式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4 07:3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亚洲经济的发展大体上有三个特点。一是亚洲经济内部活力在增强,受西方发达经济体衰退影响有限。亚洲在自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中,显示出了比以往更有力的免疫力。亚洲经济自身动力增强的原因之一是,自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经济体吸取了教训,在建立自身金融“防火墙”的同时,加强了区域内部的经贸合作,尤其是东盟与中日韩(10+3)的合作。现在亚洲区内贸易总额占其全部贸易总额的比重已经超过50%,比1995年的32%有很大提升,亚洲对欧美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依赖在减少。2010年亚洲经济总量占全球份额已经达到27%,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动力。

  其二,从整体上看,亚洲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提升仍然依赖出口拉动。在世界货物出口总额中,亚洲所占的比重逐年稳步上升。2010年达到31.5%;出口方面的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地区,2010年的增长率为23%。与之形成对比,北美洲的增长率为15%,欧洲的增长率为11%,而中南美洲和独联体国家的增长速度都不足10%。

  其三,在过去的20年间,超过2/3的全球能源需求增长都是由亚洲带动的。这其中,中国和印度消耗量最大。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分析称,在亚洲,从孟加拉国到菲律宾,火力发电的渴望似乎不可阻挡。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仍无法满足大规模用电需求。煤炭便宜,且分布广泛,但造成的污染也很严重。

  这三个特点清晰地反映了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亚洲新兴经济体依靠出口导向、资源开发拉动的发展之路已不可持续,必须转向更多依靠内需,而内需这个“发电机”又必须靠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来维持。二者是联系在一起的,以至于有经济学家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就在于降低对煤炭的依赖。

  实际上,使亚洲新兴经济体成功的发展模式,恰恰也有着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一面。这一模式可以引领亚洲的那些欠发达国家走向“新兴”,却未必能使它们走向“发达”。如何“跳出”发达国家以往的传统工业化的老路,是目前亚洲经济最受世界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亚洲人自己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说,世界经济力量正逐步东移。布莱尔着眼的是世界经济未来走向,而亚洲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要远比力量东移意义重大得多。今天的亚洲已经在发挥着拉动世界经济的重要作用。如果亚洲能以工业化历史上的最短时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跳跃,那对人类社会发展都将是一个伟大贡献。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