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还得与制度结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5 07:1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据《南方日报》报道,一年一度的全球环保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F 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3月31日晚拉开帷幕,中国部分于北京时间3月31日晚上20时30分展开至21时30分结束,今年国内城市参与的数量再创新高,121座城市将以相同的方式倡导这一全球绿色理念。
在笔者看来,不仅121座城市要体验“地球一小时”,所有地方都应响应节能号召,用行动书写“低碳宣言”、倡导绿色理念,平常做足节能功课“地球一小时”体验只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节能宣传形式,要真正保证节能实效,关键在形成规范化的制度约束,下决心把能耗降下来。
不过目前国内,在节能的问题上倡导的多落实的少,有的地方并未形成节能共识。比如,陕西省凤县在打造旅游品牌过程中,投入6 .5亿元打造“月光之城”,苏北贫困县灌云县,在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打造世界一流亮化工程。常州市为迎接省运会花费2.9亿元实施“一路两区”景观照明提升工程等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去年哥本哈根会议前夕,中央又把低碳量化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节能减排纳入了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范畴,节能减排工作势在必行。熄灯一小时体验只是倡导一种节能理念,并不具有法律制度效力。机关响应节能号召,一次两次关掉不该开的大灯,合理设定空调温度,一段时间内少开公务车,或许不难,可是,要让节能成为一种习惯并不容易。
有报道说,电荒时节,不少城市关闭过景观灯,也有城市此前开展过“地球一小时”的节能体验活动。但是在电荒缓和、体验活动结束以后,景观灯重新开启,节能体验抛掷脑后。一些地方把节能当成了应景程序,落实节能政策还停留在“剪矢医伤”的水平。
为了缓解能源紧张局势,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不仅需要借“地球一小时”体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更需要扎扎实实地推动节能行动。既然中央已经把节约资源上升到了基本国策的高度,我们就应该积极响应号召,认真实践,确保节能的实际效果。对浪费能源的现象,不仅要批评、倡导,而且要对如何节能作出刚性的制度安排。
笔者以为,如果对节能减排形成刚性制度约束,再结合“地球一小时”体验,节能效果将会更好。
(责任编辑:袁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