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热点对话 银行业盈利模式该如何转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5 07:45 来源: 金融时报赵洋 李文龙 杨洋
<正文>= 记者赵洋李文龙杨洋随着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相继公布,备受关注的上市银行业绩慢慢揭开面纱。上市银行较好的业绩增长,在给包括资本市场众多中小投资者在内的股东带来良好回报的同时,其盈利模式也引起广泛探讨。对于靠规模增长实现良好业绩的盈利模式究竟该如何看?这一模式又该怎样转变?特别是,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又将有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和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勇。
记者: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良好发展,历经坎坷改革的中国银行业呈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但是,对于当前银行业的盈利模式,业内有各种不同观点,对此,您怎么看?
曾刚:银行业盈利模式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这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政策环境,二是竞争环境,三是客户环境。第一,分业监管的政策环境决定了银行业只能做商业银行的业务,目前的盈利主要靠息差,其他业务比如证券业务等不能直接涉足。从这个角度看,分业监管是制约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从市场竞争环境看,商业银行的多元化战略与其受到的竞争压力有关,竞争压力大,银行就有足够动力去开拓新的收入来源,进而调整收入结构。
第三,优化收入结构,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市场需求,当客户需求多元化时,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自然就会多元化。可以说,银行服务的多元化与否,与市场需求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但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不管是个人客户还是企业客户,对银行的金融服务,大多依然以简单的融资需求为主,其他的金融服务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因此,对银行来讲,多元化的步伐太快,往往不符合市场的需要,很多服务也实现不了。
鲁政委:不是指所有银行的盈利模式都需要转变,这一点往往被人忽略,比如说有的城商行想做大投行业务,但是因为盘子小、客户少,很难取得持续的业务收入。我们研究发现,在美国银行业中,真正中间业务占比较高,比如说接近50%水平的,全部是大银行。而美国社区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只占全部盈利的20%,绝大多数利润还是来自存贷利差。
记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亟须转变,与之相伴,中国银行业现有的盈利模式是否也到了需要尽快转变的时刻?这一盈利模式未来转变的方向又是什么?
曾刚:尽管我们说银行业的盈利模式亟须转变,但这一变化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只有市场有需要才能改变,如果市场没有这个条件,硬要去调整,也不现实。我们看国外的银行业,其发展过程也大都经历了单纯靠利差保护、靠企业客户为主这样一个过程,然后向今天以零售业务为主、实现多元化收入结构的转变,这与经济发展的阶段相适应。所以,我们不能简单说让银行怎样改变,而要根据市场的发展阶段来看。
鲁政委:就全国性的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在全球化竞争的大背景中,应当优化盈利结构,提高中间业务占比。国外的大型银行都是全能型银行,比如花旗、汇丰;国内大型银行也在海外成立了许多子公司,比如工银国际、中银香港等,开展了很大部分券商业务。但从现实来看,银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面临着许多制约,比如说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宏观融资结构以及严格的分业监管体制。近些年有的大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很快,但这跟银行理财业务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而银行理财主要还是利差的置换,还是以存贷款为基础的业务。如果把这部分剔除,中间业务占比仍不高。我们看到,在美国银行业中,非利息收入中占比最高的是存款账户的服务费、投行财务顾问经纪担保费和佣金、资产证券化以及贷款转让。这些中间业务在我国银行业还无法大规模开展。另外,现在信托能够做的业务越来越多,随着存款不断分流,银行在前景上也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王勇:自去年以来,一些银行以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和不合理收费为主要形式的不规范经营问题日益突出,引起社会热议和广泛关注,对此,银监会在今年年初专门提出了“七不准”禁止性规定和“四公开”原则用以整治银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不过仅凭监管部门的治理,只会让银行暂时“夹起尾巴”。可能风头一过,不合规、不合法的经营问题仍会出现。因此,银行现在的盈利模式必须改变,商业银行必须走上市场化的道路,不仅要下海,而且要从现在的“红海”(即激烈竞争)转入“蓝海”(即持续获利性增长)上来。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要做到不仅能够使自己获利,更不损害金融消费者和股东的权益。
对此,我建议,应对商业银行进行征信。过去征信只针对企业,但为了保证信贷双方的公平、公正,对商业银行也有必要进行征信评级。
记者:不管是此前公布的“十二五”规划,还是最新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未来这一改革的推进,会对当前银行业的盈利模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王勇: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利差逐步缩小。这将对我国目前盈利模式过度依赖存贷差的商业银行带来严峻挑战,对银行加快转型步伐形成倒逼机制。对此,消费者的认识应有所转变,要知道银行的服务是有成本的,过去很多中间业务都免费,但这不是国际上银行业的惯用做法;当然,商业银行在收费的同时,也要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令消费者满意,并在转型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
鲁政委:利率市场化分两种情况,从我们对主要发达国家的考察来看,利率市场化之后一般会经历一个利差收窄的过程,但随后尘埃落定,利差又会重新恢复正常。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趋势下,大型银行应加快推进多元化经营。而中小银行要找准自己的客户定位,不必面面俱到,全面发展,也不必过分强调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
曾刚: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是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未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或调整中,应在保证银行体系稳定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压缩银行的利差空间,以优化整体经济的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从银行的角度来讲,逐步放开对存贷款利差的管制,将会进一步加强整个银行业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