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惩罚”中国拯救不了美国经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5 17:3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近来,美国对华贸易限制行为呈现出愈来愈烈之势,甚至出现了一周内对中国六种输美产品连续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密集政策。

  美国有关行政部门的上述行为实在很难用心态平和来形容,出现了不应有的焦躁甚至失控情绪,着实有损美国的大国风范。不过,在特殊的时空背景下,这种行为倒是可以理解。一方面,美国经济尚未真正走出复苏,美联储甚至还在考虑是否要进行第三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某些人士而言,直觉上通过限制中国产品对美出口似乎能够帮助本国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总统和部分国会议员都面临着选举的压力。为了表现出“强硬气质”或者是“英雄气概”,某些政治家特别倾向于树立一个外部对手作为标靶,并把美国民众对于国内治理的不满怒火引向这个标靶。很不幸的是,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且对美拥有贸易顺差的中国成为被瞄准的对象。正是在经济不景气夹杂着政治选举角力的双重推动之下,美国国内出现了针对中国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的混浊合流。

  站在美国自身的角度,美国上述行为或许可以理解。但必须明确告诉美国的是,靠惩罚中国不能帮助美国。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是其国内经济发展进入危机应对后期的必然结果,也是必须经历的阵痛。没有美国国内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实质性成功调整,就没有美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对美国来讲,早一点认识这个本质所在,早一点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就能够帮助美国早一点真正走出衰退。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除了收获些国内利益集团的叫好与支持之外,并不能在根本上扭转美国目前的经济困局。

  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贸易中,中国事实上只是全球生产的一个“地理概念”而已。所谓锁定中国,惩罚中国,其实并没有理解全球化的真正含义。在全球化时代,生产的国别界限已经异常模糊,剩下的只有资本的跨境流动。即便美国封锁了所有来自于中国的出口,全球资本及一些物质产品,比如轮胎、钢材和纸张,仍然会轻松地流向其他要素成本低廉的地区进行生产,比如越南、印尼、尼日利亚、巴西,甚至是孟加拉或者老挝。

  而且很不幸的是,大多数制造业的资本投资和生产会自发地绕过美国等劳动力成本高昂的国家。无论美国焦急也好,伤心也罢,甚至祭出爱国主义,或是威胁以单边主义,终究也敌不过资本的逐利本性,美国最后只能成为若干产业的空心地带。这就是全球化市场的巨大力量。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只是一个幻影,美国真正的敌人,是全球化。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美国可以获得利润,但要失去部分工作,可以赢得金融业,但不得不放弃部分制造业。

  在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全球资本注定会远离美国。这是历史的选择。美国要拉动经济和创造就业,还是要回到美国的真正优势所在,即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美国的优势不在于生产鞋子、衣服或者玩具,而在于制造软件、航天和军工产品。在国内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正确的做法是扩大高科技产品对外出口,特别是对中国出口。然而,正如世所皆知的那样,美国基于所谓的“国家安全”的考虑,严格限制了高科技产品的对华出口,用政府力量蛮横地中断市场的正常选择,也因此硬生生地谋杀了美国部分民众的就业岗位。如果美国民众真的要指责某个对象的话,这个对象也是美国政府本身。

  批评他人总比反省自己容易,转嫁困难总比直面挑战更具诱惑力。特别是对美国这一超级大国而言,似乎更宁愿选择前者。力量有时固然能维持正义,但也可能导致盲目地自信,并制造灾难。美国政治精英们万不可陷入自我制造的指责游戏当中,迷惑国内民众,却最终迷失了自己,把国家引向错误的方向。(本报特约评论员宋国友)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