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程远:喜看自主品牌轿车发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5 20:52 来源: 中国政府采购报

  2012年伊始,自主品牌车型的密集上市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去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13年来的最低增幅,自主品牌日子尤为难过,销量有较大下降,市场份额也明显减小,业内人士分别用“难以为继”、“生死攸关”等话语,形容自主品牌的艰难处境。然而,自主品牌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消沉,放弃努力,坐等国家救助,相反,今年以来,人们看到的是自主品牌发起的一轮轮“绝地反击”,其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赞叹。

  中国自主品牌轿车起步不过短短10余年时间,而真正开始发力,更是在2004年国家将“自主创新”提升为重大“国策”以后。此前,中国大的汽车集团都忙于合资,顾不上发展自主品牌,干自主品牌的多是没有合资资格的独立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小,资金力量单薄,推出的车型不仅数量少,而且技术起点低,主要是“逆向开发”,即在市场上搞一辆样车,进行解剖、测绘,“照猫画虎”,从后向前开发,底盘和平台基本不变,仅仅是改一点外形与配置,因而被人讥为“模仿秀”,常常遭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此时,先期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市场布局已大体完成,他们在华的合资公司更是个个羽翼已丰,不仅企业经济规模已经形成,品牌也已深入人心。自主品牌一起步就受到跨国公司的强力阻击,可谓生不逢时。

  仅仅10年过去,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已经与“仿制”模式渐行渐远。无论是大集团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广汽的自主品牌,还是独立的自主品牌企业,如吉利、奇瑞、长城、比亚迪等,都投入几十亿到数百亿元建起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拥有研发人员数百人至数千人,不惜重金购买世界上一流研发和检测设备,大量招聘有实践经验的“海归”,聘请国内外高级研发人员,从源头设计开始严格遵循研发流程,建立研发体系,一步步进行“正向研发”,走上了正确的研发道路。 在起步阶段,自主品牌轿车普遍靠低成本楔入市场,车型档次较低,主要依靠价格优势进行市场竞争。很快自主品牌认识到,低质低价没有出路,纷纷提出“战略转型”,开始“走高端”。

  这里包含两重意思,一是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基础上,打造中高端品牌和产品;二是对原来的低端车型进行根本性的升级换代,典型代表是吉利。

  为了取得市场竞争优势,自主品牌普遍采取了高配战略,通过更多地增加配置,提高性价比,以弥补品牌方面的弱势,达到不卖低价的效果。大家只要作一番比较,就会发现,市场上所有自主品牌车型,都比同级别合资车型配置高很多,很多自主品牌小型车,都装备了合资产品中高级车的配置。此外,通过请国际大师设计,现在自主品牌的造型也基本达到国际同等水平,时尚和美观度已经得到业内外人士的普遍认可。

  看来,我们不能抱着成见,一成不变地看自主品牌了。 当然,自主品牌通向成功之路还很漫长,面前的困难还很多很多,但是“建立强大的自主品牌是通向汽车强国的唯一途径”已成全民共识,有了这一共识,自主品牌就一定能够成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