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的新思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6 03:1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张立伟
据《中国之声》报道,海南旅游部门开始着手进行西沙旅游的发展规划,希望年内能够开通到西沙的海洋旅游。但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随后回应媒体称,国家旅游局没有此方面信息。
但是,菲律宾刚刚宣布要把其所侵占的中国中业岛开发为旅游中心,菲律宾军方计划下半年开始在岛上建造码头等基础设施。事实上,西沙群岛没有主权争议,并完全由中国控制,西沙旅游计划有利于培养国民的海权意识,理应得到推进。
东盟峰会刚刚落幕,南海主权再次成为核心议题。东盟计划建立统一机构并共同拟定一项规则与中国谈判,如果不是主席国柬埔寨力争允许中国事先参与到磋商之中,一个可怕的结果是,南海问题不再是国与国之间的争议,而是东盟与中国的纠纷。
自近些年南海问题升温以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力量卷入其中,已经成为多国与中国博弈的战场,甚至美国借机驻军澳大利亚,印度也参与该地区的石油开发。尽管东盟在此次峰会上出现了分歧,但中国不能侥幸这种分歧永远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守邓小平提出的一些外交原则,在海洋主权方面“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主要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这个大局可以牺牲局部的利益。这是一种为发展创造和平环境的策略,但现在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东南亚一些国家,通过占领岛屿、修筑设施、驻军、移民、命名、旅游与石油开发等方式试图将主权侵占合法化。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也通过命名、收归国有、海洋执法等掌握事实上的控制权。中国除了在口头宣示主权以及对方行动非法之外,为了避免冲突升级而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行政上的措施,即使此次传说中的无主权争议的西沙群岛旅游也“遮遮掩掩”。
中国主权宣示方式是插旗立碑,而非驻军。即使南海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也是基于西方公司的调查。中国行使海洋执法的部门超过10个,但几乎都没有力量真正实现对南海的有效管辖,相互之间也协同不足。
中国的外交策略需要随着国家地位的上升与国际关系的变化而做出适时的反应,否则可能为一些国家对中国进行外交挟持创造条件。比如不能过于依赖传统的“怀柔”政策,即通过加强经济关系、给予经济利益而换取支持。
东盟没有因为与中国存在紧密庞大的贸易关系而在南海问题上偏向中国,从2010年以来的东盟相关会议上,东盟从不参与此事逐步过渡到直接针对中国。中国总是以紧密的中美经贸关系降低双方冲突可能性作为参照,但这是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一些小国或地区组织完全可以在不同大国之间周旋而获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