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模式创新破题中小企业融资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7 00:49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梁宵

  编者的话/ 3月29日,由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经营报》、China Economist和工银租赁联合主办的“透视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就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金融机构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中小企业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在演讲嘉宾看来,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金融租赁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可以发挥极大的优势和作用,以支持中小企业的转型和升级。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来已久。一方面,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不断加大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但另一方面,2011年多家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倒闭的境况让中小企业的授信风险进一步加剧,金融机构也如履薄冰。

  “融资难”如何破解?在高风险压力下,金融机构又如何在自身安全和商业利益方面取得平衡,实现双赢局面?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中国经营报》及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下称“工银租赁”)举办的“透视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工信部中小企业司正局级巡视员狄娜,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信贷管理部副总经理聂大志,工银租赁副总裁黎丽,张家口张北诚运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铁针对上述问题做出了解答。

  融资难是系统问题

  《中国经营报》:这似乎有点儿矛盾,一方面,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但是另一方面,温州民间资本非常充裕,中小企业融资究竟难在哪里?

  刘铁:这方面我有很深的体会,我们企业曾和伊利有一个战略合作项目,当时估价需要投入1亿元左右,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原材料涨价、设备涨价等不确定因素的出现,导致在后期最关键的部分资金不足,前期投入的项目不得不搁置。我们试图找到一些银行进行贷款,但因为门槛太高、抵押物不完备等因素导致了贷款难。事实上,类似我这样的中小企业有很多,资金短缺往往是在生产经营的关键点发生的,对企业影响很大。

  狄娜:融资难是老生常谈,也是世界性的难题。首先,融资最基本要求就是匹配。大银行做批量;政策性银行做批发;中小金融机构做匹配,解决中小企业单体成本高的问题。其次,融资难不仅仅等于贷款难,中小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资金支持,比如信托、债券、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私募股权等,这些方面都需要政策支持。另外,征信系统的问题也很重要,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信息不对称,结果就是银行找不到好企业,好企业找不到匹配的银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联动,比如政府实现主导功能,而企业要争取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级。

  聂大志:民间资本流动量非常大,从供方来看似乎“不差钱”,但是目前正规的金融体系还无法满足所有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就在于供需之间缺乏桥梁。现在温州金融实验改革区的政策中有一条就是规范民间信贷,把地下变成地上,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其次,中国资本市场上还缺乏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产品,我们需要建立正规资产管理机构,使更多资金能借此进入实体经济,真正变成社会供给。最后,我认为可以引导小额贷款公司过渡到村镇银行,建立社区化、基层化的服务机构;此外,债券、创投等直接融资渠道也需要进一步发展。

  创新模式实现双赢

  《中国经营报》:目前来看,银行等金融机构仍然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而中小企业业务也日益成为银行转型的一个突破口,这同样也是一种供需衔接,如何实现共赢?

  狄娜:银行也是企业,金融企业也有利益诉求。如果做中小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不划算,也不能强迫银行去做,因此政府要在金融政策和财税政策上给予支持。比如印花税减免,差异化准备金率和多元定价机制等等。目前看来,银行从事中小企业的融资也有很多难处,首先是融资单体成本高,所以就需要标准化、模块化、流程化、网络化的解决方式;其次金融机构风控难度大,成本高。这些都与大多数银行此前的市场定位不同,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机制是问题的关键。

  聂大志:这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大银行能不能做小企业业务?以工商银行为例,去年新增的8000多亿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是3000多亿元,占比超过30%;在未来2~3年内,工行还计划把小微贷款余额占比提高到13%以上,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

  从风控角度而言,小微企业肯定比大中型企业风险度要高。首先,这个群体处在创业初期,是一个由小到大发展的艰难发展期;其次经营规模比较小,不如大企业抗风险能力强;而且企业经营也是一个从不规范到规范、由不太稳健到稳健的过程。所以,从小微企业自身来讲,其经营管理规范性、财务管理规范性、信息披露透明性、企业信用的积累等方面,都决定了银行对其进行风控的难度很大。

  因此,小微企业贷款与大企业完全不同,需要专门的信贷业务流程,更需要符合小微企业的特色金融服务产品。比如小微企业融资难,其中一点就是抵押担保难,工行据此就开发了许多不需要实体资产抵押和担保的产品,如保理、发票融资,等等。

  2011年爆出了一些小微企业经营失败的案例,问题涉及资金违规使用,比如企业把信贷资金投向房地产、股市、甚至期货,因此从银行角度来看,贷款给小微企业必须保证贷款用在约定的用途上。为此,工行有严格的资金用途监管要求,也通过很多监测手段、IT手段来确保这一点。

  黎丽:说到匹配的问题,融资租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很适合的方式,租赁业务实际上基于资产信用,融资方租用设备,生产周转以后形成现金流,金融租赁公司拥有物权,因此不会过分依赖企业的信用评级。

  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特点,我们也会加强流程管理,比如,考虑到小企业的寿命一般是在3年,因此这部分租赁业务一般都在3~5年,这样一方面能够控制金融租赁自身风险,另一方面也基本上能够满足企业的业务需要。

  缩短贷款流程是关键

  《中国经营报》: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融资还有一些特点,比如融资需求紧迫等,这方面是如何解决的?

  刘铁:除了贷款难,放款时间的确是个很大的问题。我有一个朋友,当时需要3亿元拍一块地,他的资金缺口有4000万元,到银行寻求抵押贷款,尽管抵押物没有问题,但办款流程将近3个月才拿到贷款,结果那块地被别人“挖”走了。因此融资速度过慢,使企业丧失了最佳的投资时机。

  聂大志:工商银行在全国设立了很多小企业专营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小企业的融资便利性;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要求比较高,使用期限安排上要求比较灵活,所以工行不断优化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也通过开发网络融资产品,让企业可以网上申请,网上提款,网络还款等,大大方便客户,扩大服务覆盖范围。

  黎丽:我们也根据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在不断创新模式,一方面,借助于母行现有的网点和渠道进行“行司联动”,推出了“租易通”这个中小企业租赁产品;另一方面通过厂商租赁通道来推进,即厂商提供担保,我们向其下游企业提供租赁服务,打通整个销售渠道。这样,对于厂商大企业来讲,回笼资金比较快,而小企业也有资金和设备投入扩大再生产。下一步我们会跟总行、分行依次研究,使产品库更丰富,更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比如今年工银租赁正在准备对中小企业“绿色通道”的产品做一个优化,在此前一个月放款的基础上使流程更简洁,环节更少,速度更快。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