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奶比水贱,为什么农民勤劳却不能致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9 13:3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期,双鸭山市多地奶农联名向记者反映,垄断当地生鲜乳收购市场的完达山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以低于黑龙江省规定的保护价收购,“一斤奶卖不过一瓶矿泉水”,且奶企拖欠奶资长达3个月之久。而这导致很多奶户入不敷出,被迫“砍牛”(杀牛或卖牛)。
一斤奶为何卖不过一瓶矿泉水?
出现“一斤奶卖不过一瓶矿泉水”的怪象,不仅要打垄断企业的板子,政府部门也要反思,有没有给农民提供实质性帮助,有没有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在笔者看来,地方政府为保证辖区内乳品加工厂的税收而帮助加工企业形成垄断来剥削农民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一旦农民获利太少甚至亏本,他们就不会再从事此项养殖业。就拿低价收购鲜奶来说,双鸭山市许多奶农感觉养奶牛不合算,纷纷"砍牛"避险,导致奶牛数量骤减,没有了鲜奶收购,企业还能加工出牛奶吗?没有牛奶加工,企业还能生存吗?企业倒闭了,还有什么税收?
“奶比水贱”凸显农民的困境
“奶比水贱”、“米贵伤农”或“菜贱伤农”,都真实地折射了农民的困境:其一,没能掌控产生巨额利润的加工和销售环节;其二,在定价权上缺乏话语权和博弈能力。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一家或几家大企业垄断一个地区农产品的现象屡见不鲜,受到上述两个方面因素的限制,仅靠基础农业的农民很难富起来。
奶农“砍牛”的悲情源于权利失陷
为什么农民勤劳却不能致富?盖因农民在市场博弈中没有平等的话语权、议价权。年初就有媒体报道,黑龙江五常大米价格节节攀升,最贵的一斤甚至卖到199元,但高扬的大米价格并没有给农民疲劳的脸上挂上一丝喜悦。他们“汗珠子掉地摔八瓣”种出的优质水稻卖给当地加工企业每斤价格却不到2元。畸形的市场机制下,农民创造的价值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应有的收益,双鸭山奶农的悲情不过是农民权利失陷的宿命演绎。
奶不如水贵“砍牛”让人心寒
在双鸭山市,乳源被单一垄断的背后,是不是也有暗箱操作呢?若真如此,奶企盘剥奶农,政府支持当地支柱奶企,散户奶农又缺乏维权的充分渠道……最底层的奶农孤立无援,任人宰割。奶农所处不公平的境遇令人寒心。奶企“合理”地压低收购价,侵占最底层奶农的辛苦钱,职能部门显然应该予以干涉。即便当地政府支持“以质论价”,而散户本身就保证不了牛奶质量,职能部门也能以帮助奶农提高牛奶质量的方式来善待奶农。诸如,转变生鲜乳采集、储存方式,就近建制冷罐等存储设备,把散户集中起来,从而切实保障奶农利益。
“奶比水贱”伤的何止是奶农
奶比水贱,政府部门不能作为旁观者,政府部门必须积极干预,一方面要打破少数大企业排他性的地域垄断式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和引导奶农转型升级,向集中化、规模化养殖发展。奶比水贱,伤的不止是奶农,是整个消费者,是整个行业,是整个社会,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一斤奶卖不过一瓶矿泉水”的现象再次折射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农民位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在垄断奶企面前,他们缺乏与之平等对话的权利,丧失能维护自己利益的议价权。农民愤而“砍牛”的背后,有无奈,有悲情,更有当地职能部门“冷眼旁观”的意味。
农民勤劳却不能致富,已凸显农民在现代产业面前的被动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能不能不再上演悲情演出,不仅需要当地政府深思如何引导农民转型升级,也需要整个社会的积极关注。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