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iPad=平板电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9 13:4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美国苹果公司2010年推出iPad以来,全球掀起平板电脑热,“iPad”几乎成为平板电脑的代名词。美国一些商标专家担心,iPad大热可能产生产品名称通用化的副作用,如果某位法官在商标诉讼案中认定iPad为平板电脑的“通用名称”,苹果可能失去iPad商标。

  自首次发布以来,iPad始终在平板电脑市场傲视群雄。去年全球售出的6360万台各类平板电脑中,iPad占73%。在美国,iPad似乎是消费者唯一熟知的平板电脑产品。

  “对于大众,平板电脑概念确实被iPad概念所取代,”芝加哥一家电器商场的经理乔希·戴维斯告诉美联社记者,“它们让整个平板电脑的概念诞生并给予其生命。”

  旗下品牌因为大众熟知而成为新词汇,或许是绝大多数企业的梦想。然而,如果消费者将某一品牌等同于包括它在内的某一类产品,这个品牌会失去区别于其他品牌的商标意义。

  美联社记者梅·安德森认为,企业最大的恐惧之一,是旗下知名品牌被过于频繁地用于描述某一类产品,致使法官在商标诉讼案中裁定这一品牌为“通用名称”。这意味着,企业失去这个商标的无形资产,任由竞争对手使用。

  前车之鉴

  翻阅美国知名商标诉讼案历史,一些大牌企业因品牌过热而乐极生悲的案例不在少数。

  德国制药巨头拜耳股份公司上世纪初在美国注册并使用heroin(吗啡)和aspirin(阿司匹林)商标,以后几乎成为麻醉品和镇痛药的代名词而在1919年和1921年分别由美国法院宣布为“通用名称”,丧失商标权。

  上世纪20年代,zipper(拉链)商标曾为美国固特立公司持有,长期普遍使用后被裁定“通用名称”,不再是注册商标。

  在某些方面,企业经营品牌可能面临一种悖论:最开始耗资百万创造一个品牌,再耗资百万推广这个品牌,等到品牌认知度足以让它成为代名词时,企业还需耗巨资提醒人们那是自家企业的商标,而非代名词。如何权衡品牌知名度和品牌通用化之间的矛盾,成为包括苹果在内的大企业面临的挑战。

   “补救”措施

  面对品牌名称通用化的困扰,一些企业采取适当营销措施,避免商标资产的损失。

  以美国强生公司为例,旗下“邦迪”(Band-Aid)商标因创可贴产品被消费者广泛接受而几乎成为创可贴的代名词。意识到问题后,强生把经典广告词“我爱上了‘邦迪’”改成了“我爱上了‘邦迪’商标”,以提醒大众“邦迪”的商标属性。

  美国施乐公司1959年发明美国首台自动复印机,产品的成功让人们开始以“施乐”(Xerox)指代任何一款复印机。随后,施乐公司耗费数以百万计美元打广告,以期让律师、媒体记者等有影响能力的群体熟知“施乐”商标与通用名称的区别。

  美联社报道,尽管一些人依然把“施乐”当作复印机的代名词,几十年来,这个品牌仍未被法院裁定“通用名称”。在全球名牌市场价值排行榜上,“施乐”以64亿美元排名57位。重要的是,这个商标仍然属于施乐公司。

  徐超(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责任编辑:彭金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