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马拉维女总统惊险上位 曾与前总统反目遭开除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9 17:4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据4月9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原为副总统的乔伊丝·班达7日宣誓就任马拉维总统,接替前几天去世的前总统穆塔里卡。现年61岁的班达成为马拉维历史上首位女总统,也是继利比里亚女总统瑟利夫之后非洲第二位现任的女性国家元首。

  当地时间7日下午5时,班达的就职仪式在马拉维议会举行。班达在就职仪式上说,“让我们专心哀悼我们的父亲前总统穆塔里卡”。她同时感谢政府对权力和平过渡做出的努力,并表示自己将竭尽全力履行总统职责,确保国家不会发生政治复仇。

  就在前一天,马拉维政府还宣布,副总统班达不具备代行或接任总统一职的资格,因为她在2010年被执政党民主进步党开除,并于2011年新组政党。马拉维《尼亚萨时报》报道称,穆塔里卡去世后,一些内阁部长决定拥护穆塔里卡的弟弟、现任外长彼得·穆塔里卡接替总统职务。但以交通部长西迪克·米亚为首的官员则坚决要求按宪法决定总统人选。马拉维首席法官和法律界人士等都认为班达应接替总统职务,国际社会也呼吁马拉维按宪法完成权力过渡。7日,马拉维军队和警方呼吁召开一次特别内阁会议,来确立班达的“合法性”,班达也出席了会议。之后,军队公开支持文官领导人的权力过渡,派兵守卫议会大厦,并接管了国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安保工作。

  班达1950年4月出生于马拉维南部松巴县的一个村庄,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音乐人。班达曾前往多所欧美高等学府深造,在美国获得幼儿教育学士学位,还在意大利获得过企业管理文凭。班达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她曾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她总结是因为自己在经济上不独立。31岁时,她带着3个孩子离开了原先的家。1985年-1997年,班达创建多家企业,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同时,她资助贫困女童上学,并帮助一些女性实现经济独立。

  1999年,班达当选议员踏入政坛;2004年,她加入民主进步党,被任命为性别、儿童事务和社区服务部部长;2006年至2009年担任外长。“半岛”电视台8日报道称,在班达任外长期间,马拉维与台湾当局“断交”,与中国建交。班达坚持认为,与中国建交会给马拉维带来经济利益。2009年,班达与穆塔里卡搭档竞选获胜,当年5月起担任副总统。2010年底,班达与穆塔里卡发生激烈冲突。分析称,冲突源于穆塔里卡试图把自己的弟弟定为接班人,这令班达强烈不满。随后,穆塔里卡指控班达从事“反党活动”,把她驱逐出民主进步党。不过,穆塔里卡未能解除班达的副总统职务,马拉维法院以宪法条款为依据拒绝罢黜班达。2011年,班达组建人民党。

  班达是一位女权运动倡导者,创办有乔伊丝·班达基金会、全国女企业家协会等组织,2011年被《福布斯》杂志列为排名第三的非洲最具影响力女性。首都利隆圭的小贩爱丽丝·本芭说:“我们现在有了一位女总统,这对我来说是美好的一天,因为她是一位母亲,母亲总是会照顾她的孩子们。”当地一名商人说:“她将会干好这份工作,有望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那里重新获得我们所需的援助。”

  马拉维国内面临外汇短缺和燃油供应不足等问题,很多人将其归咎于穆塔里卡治国不力,很多人对新总统班达寄予厚望。不过分析人士表示,班达将面临诸多挑战,现在议会由穆塔里卡的政党控制,而且很多部长公开反对她。另外,还有人质疑她是否有能力带领马拉维走出经济危机,毕竟前总统穆塔里卡是个经济学家,曾在国际机构工作过,而班达在这方面没什么经验,她所在党派相对也比较弱小,未来可谓任重而道远。(本报驻马拉维特约记者 肖海洲 本报驻南非特派记者 裴广江 候涛)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