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著名艺术家作品赏析·计承江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0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作者简介
计承江,男,安徽肥东人,大学本科,高级经济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银行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行长、安徽省外汇管理局局长。现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河南省外汇管理局局长,河南省金融学会、钱币学会、书法家协会、金融集邮学会会长。
自幼爱好书法,擅长草书,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其书法作品多次在河南省及全国展出,并在多家媒体多次刊载。作品“登峰造极”、“山河如画”和“崛起中原”镌刻在鹤壁大伾山、云梦山及新乡八里沟等风景区山体上。2009年11月29日,计承江蘸一次墨连续书写毛泽东诗词20首、15条幅尺八屏草书作品,历时1小时52分,共计1796字,荣获中国一笔书法之最。郑州公证处对活动现场进行全过程公证。
水调歌头·游泳
呈父亲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忆重庆谈判
咏蛙
沁园春·雪
计承江的作品,确有一股豪放雄强的气势,与其性格和为人一样,真诚、率直、大气。观其作品,让人震动、感叹,不能无动于衷,一如鲜于枢在回答人们如何学书时仅说的三个字:“胆、胆、胆!”承江先生学书,创作之胆魄确是大大高于、强于许多人。不少人作书功力尚可,而缺乏动人心魄处,主要是缺乏艺术的胆魄,缺乏强烈倾诉情感的生命本能,而这一点是任何老师都不可能教、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学”得到的。
站在大厅中央,四周一扫,宏阔的气势如一浪接一浪的波涛朝我们奔涌而来,使人震撼。尤其八尺高的八条屏草书毛泽东《长征》诗,每字如斗大,笔墨淋漓,气息畅达,深得草书之宏伟气势。草书要得“气”与“势”,从古人经典作品中严格的取法是不可少的,但起关键作用的是先天的性格、气质,对艺术节律、气韵、风格的感悟能力,以及整个文化底蕴和对其他艺术的借鉴和融会的能力。
而时隔不久,承江便创出了以此为范本的八尺大字《千字文》,每字约25厘米见方,共42条,这恐怕是我见幅式最大的《千字文》作品了。我仔细地拜读,其草法之严谨,字体结构之准确,又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他的这一可称之为宏阔壮观的作品,是他艺术上的一大转折。所谓“转折”,首先是观念上,他摆脱了许多领导学书不临帖或者临而不得其法的错误做法,而是以打好底子功,取得“看家本事”为指导思想,真正深入地走进了书法这门艺术的殿堂,他相信这是一条正路,他说他会坚定不移地照此走下去。第二,在技术层面上,这件作品也是个飞跃,草法准确,结体到位,线条的质量大大提高,圆润、厚重又充满率意,内涵颇为丰厚。
——摘自周俊杰《醉草书——计承江先生草书艺术述评》
(周俊杰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每一次参加计承江举行的活动,包括小型的观摩都非常激动。他作为一个金融家、行长,在金融理论与实务上有很深研究。同时业余又积极投身书法文化事业,是领导干部的楷模。计承江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真诚,他的草书、行书都和他的为人一样非常真诚,他的行草现在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他的作品,形式多种,很丰富,有林散之风格和意蕴,这无疑是计承江心性和笔性的表达。
书法,没有一定量的保证想达到很高的境界,是不可能的。但计承江同志,每天在工作之余,在夜间、星期天投入大量时间进行书法研究创作,为他的书法在短时间迈上这么高的境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尤其他搞的“一笔书”,更表明他有极强的控笔能力,一般人蘸一次墨能写几十个字就不容易了,而他蘸一下墨写了近两千字、十五幅尺八屏。
现在又看到了计承江新的作品,篆书、隶书的追求,格调上还是很高的,作品有的非常好,不但有林散之,还有傅山的东西,有的风格应该继续尝试。
——摘自王荣生对计承江书法艺术的评价
(王荣生系中国书协理事、河南省书协副主席、书法导报总编)
承江的书法以草书为主,是符合自己性格、禀赋和气质的。他的草书,气脉绵亘,势如破竹,奔腾澎湃,一泻千里。尤其大幅草书,先声夺人,势不可遏。草书贵在气势,倘无气势,纵然点画精到,已经逊色一筹了。承江的草书先得气势,能一下子把人抓住,使你不自觉受到它的感染,让你心潮无法平静,这就是艺术感染力。
承江的草书用笔也十分讲究。他不是那种特别注重提按的帖派用笔,而多是如锥画沙般的中锋线条,点画浑厚圆劲,方笔圆笔兼用、多以圆笔为主,纵敛随意,收放自如,墨实笔沉,力贯字中,时以牵丝引带调剂其间。他那富有韵律的笔触引导人们的视线游弋在烟波浩瀚的波峰浪谷之间,时而高昂,时而低回,时而汹涌澎湃,时而波光粼粼,使你真切地感受着身临其境的高峰体验。
承江的草书用笔放得开且收得住,故有气势。其中放有两意:用笔狠鸷,落墨大胆,是其一也;势满力足,沉着痛快是其二也。收亦有两意:纵而能敛,无垂不缩,是其一也;应连则连,当断则断,是其二也。写草书者,一般来说易于放而难于收,能做到收放自如,已经是相当高的境界了。
——摘自西中文《可贵者胆 难能者识——析计承江先生书法艺术》
(西中文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原副主任,著名书法评论家、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