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就是“基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0 03:30 来源: 经济日报参与“走转改”、践行“走转改”,是一个记者提高自己、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经过“走转改”活动的锤炼,我有两点感受:
一是对关于“接地气”的思考。通过接地气,让自己身处基层接受教育当然是一种收获,让自己思考问题方式、方法更进了一层、促进自身成长则是更大的收获。走基层、接地气最重要的是通过亲身接触基层的故事、案例,弥补上了自己研究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过程中一些“缺失的环节”。
过去我写过一些关于温州跑路潮、上市公司委托贷款过盛引致风险的评论,这些话题都与利率双轨制有关。但都是问题的表面现象,我对基层的情况不得而知。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我带着问题到基层,力求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我的一位中学同学现在是赣州某家银行支行的负责人,我就和他聊起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因此,对这个我长期关注的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如果不到基层去、不到一线去,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能还会停留在办公室、停留在网络里。
二是对记者责任的思考。我在赣南老区走基层,一方面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经济日报的社会影响力。另外,我也感觉到记者不能离开基层太久太远。说到底,这是一个关于记者责任的话题。要想知道记者的责任究竟是什么,就要首先弄清楚“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例如,有个城市因为本报记者对当地发展做出的贡献,特地以记者的名字命名街道;本报记者去年对某县驻村干部的报道,最终影响整个省全面开展轰轰烈烈的干部驻村活动。这些报道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真正反映出了基层的呼声和一线的真实问题,真正地发挥出了传声筒、放大器的作用。
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赣州市委宣传部的同志表达了对报社的感谢。他们说,现在赣南脐橙、杜鹃花的市场特别好,这两个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是和媒体特别是经济日报对这些产业的关注和报道分不开的。我想,能在这样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中,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很值得骄傲。这对我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