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豆类油脂回调或只是"歇口气" "中国需求"炒作推高价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3 07:2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当国际市场正炒作“中国需求”之时,欧洲债务危机担忧再起,拖累前期强势上涨的豆类油脂高位回落。不过分析人士认为,豆类油脂短期虽然存在利空因素,但供需偏紧格局又强力支撑着其上涨趋势,2012至2013年牛市行情依然可期。

  短期利空因素显现

  

  豆类油脂近期走势强劲,美豆突破1400美分/蒲式耳重要压力位,美豆粕创出近4年来的新高;国内品种上周四更是集体大涨,豆粕主力合约上涨4.44%,大豆、豆油、棕榈油、菜油等品种涨幅也都在2%以上。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布的3月份食品价格指数显示,在各商品类别中,只有油脂的价格呈现强势,相比2月份提高了2.5%。

  但近日受C B O T豆类油脂连续收跌波及,国内相关品种有所回调。

  广发期货分析师李盼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豆类油脂短期存在利空因素:一是外围经济风险犹存,可能拖累农产品;二是3月份南美大豆产量继续调低,但调整幅度已经被预期,利多可能部分消化;三是随着进口大豆成本提升,国内储备大豆可能供应市场。

  北京中期的相关报告分析称,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显示南美产量下跌炒作基本结束,产量基本明朗,而北美种植面积下降也暂时有所缓和,市场回吐前期快速上涨获利,预计仍有调整余地。

  全球大豆供应趋紧

  

  “豆类油脂短期回调,但上涨趋势未变。”李盼认为,目前南美大豆减产已成定局,美国大豆种植意向低于预期,且新年度美豆需求可能大幅调高,这都是支撑中期上涨的利多因素。

  可以说,虽然宏观经济形势不时扰动,但供需基本面仍然给了豆类油脂上涨的想象空间。北京中期的分析报告称,去年美国大豆减产644万吨,南美大豆大幅减产大概850万吨,全球大豆减产达1500万吨,供需开始向趋紧转变。而今年美豆种植面积继续缩减,令全球大豆供应进一步趋紧,从而对豆类市场构成长期有力支撑。

  从大豆供应来看,布瑞克农业咨询公司资讯经理林国发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影响大豆生产的因素主要是天气和播种面积,预计2012/2013年度种植效益下降加上恶劣天气影响,大豆产量将出现明显下降。

  美国农业部10日发布的4月农产品供需报告继续下调了南美大豆产量和全球新季植物油产量。大豆方面,阿根廷产量调降至4500万吨,巴西产量调降至6600万吨,显示供应趋紧态势未改观。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分析也认为,油脂价格上涨是对2011/2012年度油的供求关系前景日益趋紧做出的反应。世界棕榈油产量增长乏力、全球豆油出口供应量不足和油菜籽产量下滑都对油的价格上涨起到了推动作用。

  林国发预计,从行业角度来看,如果宏观方面未出现明显恶化,2012、2013年豆类油脂有望走出牛市行情;从资金角度来看,过去一年其他农产品已经突破历史高位,而豆类仍低于2008年最高点,2011/2012年度全球大豆出现小幅减少,2012/2013年度大豆将继续大幅减产,供应减少,因此2012和2013年豆类牛市存在一定概率。

  “中国需求”炒作推高价格

  海关总署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进口大豆133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1.6%;进口食用植物油17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0.5%。

  “一季度大豆进口同比增长主要是因为去年我国大豆减产,而大豆需求稳步增加。”林国发介绍说,3月份中国采购团赴美签订了一系列采购意愿合同,中国需求在不断增多。结合南美大豆减产基本确实,美国和其他国家大豆也因播种面积和天气影响出现减产,国际资金充分利用这些因素,不断推高国际大豆成本,促使国内高价采购大豆。

  随着国际市场对“中国需求”展开炒作,大豆进口价格逐渐高企。林国发认为,国内大豆对外依存度达到80%,国际大豆价格上涨必定推高国内大豆价格,豆油生产成本持续走高。另外油脂金融属性强于豆粕,因而油脂价格涨幅将大于豆粕。

  林国发认为,油脂和豆粕价格上涨,推高了当前大豆压榨利润,进口大豆压榨利润目前已经达到300至400元/吨,处于较高水平,持续上涨的大豆压榨利润促使企业提高开工率,进一步增加了大豆进口需求。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