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泰坦尼克":反观现实 不断涌现的追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3 07:2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泰坦尼克,为何难以忘怀

  泰坦尼克带来的人性之谜,足以让人无穷无尽地追问下去

  而对当今世界而言,那场灾难就是一面清晰的镜子

  灾难总是被赋予太多神秘色彩。有人说,“泰坦尼克”号被认为是继“上帝”和“可口可乐”之外,世界上为人所熟知的词语。它几乎成为了一个不断重演的事件、永无止境的循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紧随其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让“泰坦尼克”热潮平息下来。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第二波“泰坦尼克”热潮兴起。当时,一个潜在的威胁在冷战中发酵:在任何时刻,世界都可能在一场核战争中终结,这引发人们对不可知的命运的深深不安。人们重提“泰坦尼克”,是因为“泰坦尼克”为人类打开了一个思索自己命运的空间。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泰坦尼克”残骸被发现及好莱坞电影的推波助澜,世界各地又掀起第三波“泰坦尼克”热潮。此时,人们对“泰坦尼克”号的关注,已不仅仅是一起海难,更是当今社会极度缺乏的人性的美好和信念。

  就在今年1月13日, 一艘名为歌诗达协和号的邮轮在意大利海域触礁翻沉,17人遇难。船长弃船而逃,工作人员甚至比一些客人先登岸,一位幸存者回忆逃生经历后说,“这都不再像泰坦尼克号了”。

  人性永恒,呼唤缺失的文明

  “泰坦尼克”至今被铭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700余名生还者对这场历时两个多小时的海难极为详尽细致、极富戏剧色彩、体现人性之高贵与卑下的忆述。面对非生即死的残酷选择,船上乘客,无论贵贱,将生的希望让给他人,将死的痛苦留给自己;坚守岗位者宁死不退,职业道德超越了死神的威力,迸发出耀眼的光辉。

  据统计,乘客中69%的妇女和儿童活了下来,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还;船长史密斯一直坚持到最后轮船沉没时以身殉职,船上其他重要职员如大副、二副、轮机长等无一生还;5位邮差与邮包一同沉入大海;电报员专心致志拍发求救电报到最后;乐队演奏欢快乐曲到最后一刻;牧师镇静地带领信众祷…… 事后统计,船员76%遇难,这个比例超过了头等舱、二等舱和三等舱所有房舱的乘客死亡比例。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在他的《社会学》一书中这样评论,这是文明世界的“文明守则”。

  新闻报道已足以令人动情,而小说影视的艺术加工和演绎,更使得这场灾难几乎成为一面清晰通透的镜子,一部人性的百科全书,每个人都不难找到对应于自己、引发自己内心共鸣的人与事,并且情不自禁地扪心自问,如果我也在这条船上,我会如何选择?

  本报记者 徐晓红

  (责任编辑:刘潇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