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芬兰:政府支持创新不等于简单给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4 01:0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刘玉海 2012-04-14 01:01:36
只用了5年时间,斯维奇(The Switch)便令业界刮目相看。
栖身于芬兰瓦萨(Vaasa)空港科技园的斯维奇成立于2006年,专注于生产兆瓦级永磁发电机与全功率变流器。5年间,斯维奇发电机及变流器的安装量达到5500兆瓦,如今已是相关领域中与全球十大风机生产商合作最多的一家。
“我们只做千万兆瓦以上的设备。”斯维奇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戴吉·萨达斯(Dag Sand?s)豪情满怀。不同于大多数芬兰人的阴郁、平静,瑞典裔的戴吉语调抑扬顿挫,颇有演讲天赋,身体语言及表情极其丰富。
不止是戴吉,芬兰官方也将包括风电设备在内的清洁技术产业/环境产业视为后诺基亚时代芬兰的希望所在。“十年前支撑芬兰繁荣的是信息技术产业,现在则是环境产业。”芬兰经济部国务秘书艾尔基·维他宁(Erkki Virtanen)说,“清洁的芬兰,这是后诺基亚时代的芬兰品牌。”
目前,芬兰从事清洁技术的企业已达2000多家。芬兰GDP占世界GDP总额的0.4%, 而其清洁技术占全球清洁技术市场的比重已达1%,尤其是在生物能源、清洁工业流程和能源效率解决方案等关键领域更是世界领先——2012年,芬兰在全球清洁技术创新指数排名中位居第四。
芬兰的清洁技术产业何以异军突起而被寄予厚望?换言之,芬兰清洁技术领域的可以创新因子有哪些?政府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
1. 环保立法创造市场
“芬兰有1/3国土位于北极圈内,气候寒冷、自然资源匮乏大量依赖进口、运输距离长。”芬兰清洁技术产业协会北京办事处官员张硕介绍,这促使芬兰企业不得不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来降低成本。
不过,芬兰清洁技术产业高速发展却是近20年的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芬兰清洁技术出口额增长了10倍——更大的市场出现了。而这与环境立法密切相关。
2005年,欧盟宣布,到2020年,可再生资源占能源消耗的比重达20%,而芬兰的目标几乎是欧盟的两倍:由2005年的25%提升至2020年的38%!
专注于新能源的斯维奇在2006年成立可谓生逢其时。2006年斯维奇由芬兰渃泰克公司(Rotatek Finland)、芬兰风电变流器生产商沃特克公司(Verteco)和1996年诞生的美国能源公司尤提力提(Youtility)合并组成。合并前,这3个公司一个做发电机,一个生产变流器,一个致力于可再生能源,三家公司合并后可以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由此,斯维奇得以迅速成长为业界翘楚。
内斯特石油公司(Neste Oil)更是毫不掩饰其对环境立法的依赖。早在1994年就成为欧洲第一家生产无铅汽油的内斯特石油公司,在芬兰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计划发布后,重点研发生物柴油技术。通过使用棕榈油、废弃动物脂肪和废木头等各种可再生资源,内斯特希望提高能源效率。
目前,内斯特已经与德国汉莎航空开展合作,测试其生产的可再生柴油与传统的化石航油混合使用。内斯特石油公司可再生能源事业部副总裁马蒂(Matti Lehmus)对其前景看好。“欧洲和美国已经有立法措施来推广生物燃料的使用。”马蒂说,“我们希望未来有类似的全球性立法,我们非常关注这方面的立法。”
芬兰严格的环境立法可以追溯到更早。上世纪80年代,矢志环保的绿党在芬兰出现;芬兰成为世界上最早制定环境保护法的国家。
“坚持高水准的环境保护原则,为芬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芬兰清洁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法律的依据和保障。”张硕表示。
严格的环保立法,不仅催生了斯维奇这样的新能源企业,也逼迫芬兰的传统产业向清洁技术产业转型。芬兰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造纸业——由于65%的国土被森林覆盖,芬兰依托造纸等森工产业在20世纪初实现了工业化——就是严格环保法律逼迫下成功转型为清洁技术产业的典型。
2. 政府帮企业分担创新风险
在斯维奇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芬兰政府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斯维奇栖身的Merinova技术中心,管理方会为其提供技术及信息等中介服务。Merinova技术中心由政府出资设立,有些类似于中国的科技园管委会,除了为中心内的企业提供技术及信息等中介服务外,还负责招商引资。他们对中国资本投资能源瓦萨(“能源瓦萨”,是这个城市的主要口号)兴趣浓厚。
斯维奇所在的瓦萨地方政府,也会为斯维奇这样的公司提供帮助。不过不是直接给钱。
“我们不能给能源企业钱,而是他们给我们钱,我们把教育做得更好、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瓦萨市副市长克里斯汀娜·克诺卡拉(Christina Knookala)女士说,”市政府与行业直接是一种对话模式。”市政府有专员与能源行业沟通,以了解企业的需求,如果企业有知识需求,政府可以引进更多人才——可以通过学校引进教授、吸引更多的学术,也可以引进技术工人。
实际上,瓦萨为斯维奇等能源公司发展提供的最大便利是当地成熟的产业协作。
瓦萨虽然只有6万居民,却是芬兰的能源产业之都,以占芬兰全国1%强的人口,提供了全国12%的出口额。随着历史悠久的引擎制造商瓦锡兰(W?rtsil?)的不断成长,大量掌握知识技能的人才从类似于瓦锡兰这样大公司辞职出来创办自己的公司,使这里聚集着上万家活跃的小型技术公司。
“斯维奇能从瓦萨方便地获得技术伙伴、经销商、承包商和资金投入渠道。”戴吉·萨达斯(Dag Sand?s)介绍,瓦萨的能源企业Vacon曾投资斯维奇并持有其13%的股份。
为斯维奇提供资金支持的政府机构是芬兰中央政府层面的。“要确保高科技小公司的发展,不能依靠银行。”斯维奇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戴吉·萨达斯(Dag Sand?s)说,“芬兰政府会积极资助卖到国外的产品的发展。”
在芬兰,中央政府有专门的机构为能源产业提供资助。隶属于芬兰政府的风险投资机构Starf Enl持有斯维奇10%的股权,同为芬兰政府所有的投资机构Finnveron则直接借钱给斯维奇,并为斯维奇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根据芬兰法律规定,政府投资基金有一定年限,最长不超过8年,到期必须退出。
而芬兰科技创新局(Tekes)则为斯维奇研发过程中的风险部分提供资助——或者是无偿资助、或者是贷款、或者是两者的组合。“虽然Tekes确实有很严格的资金申请程序,但并不难申请到Tekes的钱。”戴吉·萨达斯(Dag Sand?s)说。
“芬兰在创新投入方面的平均值要高于欧洲的平均值,位居全球第三,公私有部门都会有很多创新投入。”据芬兰经济研究所所长贝卡·于兰安提拉(Pekka Yl?-Anttila)介绍。
芬兰政府1980年代决定投资于创新发展,此后投入越来越大,2010年达到GDP的4%。其中,政府的科研投入占GDP的1%左右。2010年,芬兰政府在能源及环境优化解决方案方面的研发投入达2.3亿欧元。即使上世纪90年代芬兰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政府对科技创新依然投入很多,甚至在1996年出售很多国有资产来资助教育和科技创新。
芬兰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中,尤其重视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大学与企业合作的研发投入占25%。Tekes在审核项目申请时,甚至会主动为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搭桥。
不过,所有这些政府资金支持,目的是帮助企业分担创新中的风险,而不是补贴——芬兰科技创新局(Tekes)资助超过300万元的项目都需向欧盟通报。
芬兰政府对企业的资金支持,部分是因为芬兰金融市场有限,部分是因为需要刺激创新。
戴吉不排除斯维奇在香港上市的可能,“斯维奇一半市场在中国,如果在赫尔辛基上市,会有多少中国投资者知道呢?如果在中国上市,会有更多的投资者知道。”
在芬兰经济研究所所长贝卡·于兰安提拉看来,芬兰劳动生产率已经超过美国,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处于创新阶段而不是追赶阶段,而只要是创新就会有风险,因此,“芬兰需要一些机制来刺激创新”。
“虽然现在芬兰经济处于金融危机影响之下,但我们依然会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使研发费用保持在GDP的4%。”芬兰经济部国务秘书艾尔基·维他宁(Erkki Virtanen)表示,未来几年,芬兰还会增加1亿欧元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