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央企“入侵”地方 稀土整合升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4 08:03 来源: 中国经营网

  日前记者从江西稀土行业了解到,下游企业对涉及下游深加工企业的专营普遍抵制,部分企业已经在准备应对措施。

  经历了2011年的大起大落之后,2012年的稀土行业“稳”字当头,无论从管理层面还是市场层面,都希望尽快结束持续不断的整肃,让整个行业回归正常的轨道,从而让稀土产品的价格走出暴涨暴跌的阴影。

  4月8日,由13家企业发起,155家企业参与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在北京成立,这被视为行业企稳的一个表现。作为首任会长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在成立大会上明确将大集团组建、应对WTO诉讼、调研稀土专营发票、协调指令性开采指标等作为协会工作的重点。

  虽然 “求稳”、“谋定”已经在行业内形成共识,但诸如大集团组建、专用发票启用等事项必然牵动各方利益,随着大集团建设的推进,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之争会逐步激化,而专用发票更是牵扯产业链的上下游,局面更加复杂,2012年的稀土行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大集团初定

  在成立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表示,WTO的争端进一步坚定了稀土整合的决心,将重点推进成立国家级大企业集团。实际上,在此之前,全国稀土向大企业集中,少数几家大集团主导稀土产业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中国铝业公司(601600.SH)、中国五矿集团(600058.SH)、中国有色集团(000758.SZ)、包钢稀土(600111.SH)、赣州稀土集团等行业内领头企业,主动发挥优势,先行并购重组小企业。”按照工信部的计划,新成立的稀土行业协会将负责研究制定加快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具体方案。

  目前,中国稀土行业在上中游阶段的竞争基本呈现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同台竞争的局面,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种竞争折射出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纷争,前者在规模和政策上占尽优势,但后者握有宝贵的资源。

  相对北方轻稀土已经确定由包钢稀土操刀,资源分散的南方重稀土地区,大集团组建就显得不那么顺利。

  “南方的格局现在已经基本明朗,按照未来2至3家的标准,五矿集团和中铝公司的地位已经基本确定,但那些地方性企业并没有‘就范’,接下来的问题是,大集团怎样将南方各省为数众多的大企业整合进去。”4月8日,一位参加稀土行业协会成立大会的权威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日前记者从江西稀土行业了解到,下游企业对涉及下游深加工企业的专营普遍抵制,部分企业已经在准备应对措施。

  2011年5月,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国22条”)中明确提出南方离子型稀土行业前三位企业集团的产业集中度要达到80%,各央企随后在南方稀土业展开争夺。

  在江西铜业(600362.SH)远走四川之后,五矿集团一直致力于获得江西赣州的稀土矿,但2011年年底,赣州稀土矿业公司升级为赣州稀土集团之后,五矿的计划基本画上句号,赣州稀土集团成为未来五矿“大集团”中的重要一环。

  与赣州稀土集团扮演类似角色的还有广晟有色(600259.SH)和厦门钨业(600549.SH)。南京稀土应用研究会副理事长王仲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过去的20多年里,许多南方稀土产地就是靠稀土发展起来的,赣州最为典型,如果未来大集团没有地方利益的代表,地方经济将遭受重创。

  专营微调

  “集团怎么组建?大集团到哪一段,是到资源(原矿开采),是到分离(分离冶炼),还是到全产业链?恐怕还有些讨论。”4月8日干勇在江西分组讨论上表示,2012年稀土协会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调研稀土专用发票的使用效果。

  截至目前,稀土专用发票还没有正式启用,但关于稀土发票可能会引发的稀土专营存在巨大争议,争议的焦点是专营到哪个阶段?按照“国22条”的文件精神,未来稀土要进行全产业链的整合。

  但日前记者从江西稀土行业了解到,下游企业对涉及下游深加工企业的专营普遍抵制,部分企业已经在准备应对措施。

  江苏一家钕铁硼下游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行业专营的基础是专用发票,对与违规的追惩也是基于发票,但只要终端产品的用户不要求开发票,这条线就无法追踪,“仅仅是发票无法解决目前的稀土困局,毕竟稀土不是军用品,不可能查得那么细。”

  而干勇在讲话中也透露出稀土专营模式的微调,他表示,“加强掌握会员企业的各种信息,重点发展下游应用企业会员,因为下游企业会不断地增加。”这与此前“下游企业也将被整合进两三家大集团”的传言大相径庭。

  日前记者从江西稀土行业了解到,下游企业对涉及下游深加工企业的专营普遍抵制,部分企业已经在准备应对措施。

  在4月8日下午的座谈会上,来自南北方的稀土深加工企业都强烈要求放开稀土下游产业的发展,引入竞争,扩大稀土的市场需求。

  “以2011年为例,包钢5.4万吨的矿指标、1万多吨的氧化物,但它自己的就有产能达到3万吨的合金片。”一位来自江西赣州的企业家对行业现状表示担忧,“现在大企业的问题是,一做大就做全,让民营企业无路可走。”

  价格求稳

  “不是我们接受不了现在的价格,而是价格波动的幅度太大,我们没法组织正常的生产,只好不买。”4月8日,一位与会的内蒙古企业家对记者表示,从去年开始,稀土行业的下游需求被抑制,但这种低迷来自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不确定性。

  记者了解到,在内蒙古、四川将试点稀土专用发票的消息传开后,从3月20日开始,主要稀土产品的价格开始反弹,到4月初,金属镨钕的价格上涨至每吨55万元,半个月上涨了15万元。

  百川资讯稀土分析师杜帅兵分析认为,此轮价格上涨除了政策层面的刺激外,下游厂商的补货也是涨价的重要原因,本来每年年初是企业补充库存阶段,但由于去年下半年的市场僵局一直未被打破,多数企业都“放弃”了年初补货。

  这种观点得到了包钢稀土国贸公司人员的证实,该公司销售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此前向记者表示,该公司每年年初的订单小高潮没有如约而至,“国内外的订单都很少。”

  不过,来自3月底的这次价格反弹并没有持续很久,清明节过后,此轮上涨止步,目前价格又回落至3月底的水平。

  “现在实际上已经进入到转折期,去年的暴涨是对稀土价格到底能卖到什么价格的试探。”来自赣州虔东稀土公司的代表表示,稀土产业链的各段的利益分配要合理。

  而干勇则表示,目前的稀土价格比最高点下降了约60%至70%,已经逐步得到了市场的支撑。

  “镧以前在1万元左右徘徊了很多年,但去年冲高掉下来之后还有10万元。”王仲山认为,按照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核算,以2010年年底的稀土价格为基准,设定最低限价,向上浮动2.5倍以内都是合理的区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