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3D》:不是电影是回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6 00: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本报记者郭钇杉
短短几天时间里,《泰坦尼克号3D》票房就过亿。虽然《泰坦尼克号3D》的3D效果更多的只是体现在一些近景,一些大场面并没有太多3D的效果,而且,这个故事早就被人们熟记于心,但这并不妨碍人们重新走进电影院。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泰坦尼克号3D》上映在短短几天时间里,票房过亿。1998年春天,《泰坦尼克号》第一次登陆中国市场时就造就了票房奇迹,总票房达3.6亿元,这个记录保持了10年。
该片令一代人深受震撼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伟大的人性。《泰坦尼克号3D》版的上映,仍然有着非凡的号召力。卡梅隆说:“已经有整整一代人没有在电影院中观看过《泰坦尼克号》了,经过数码修复以及工程浩大的3D转制,电影呈现出前所未见的风貌,在保持了原有的感情之外,画面更具有震撼力。”
《泰坦尼克号》本身是一部商业大片,但是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影片的精细打磨,深入人心,导演陆川认为:“看了这部电影,才发现原来商业片也可以打动人心。”这正是它的成功之处,取胜于精湛的细节动人心弦,而非大把撒钱的营销。
精细打磨深入人心
“15年前,那个陪你看这部电影的人,是否还在你身边?2012你将牵着谁的手一起重温经典?”这是时下3D版本的宣传语,瞬间击中观众的怀旧迷思。
100年前的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开始了“世界巨轮”的首航。两天后,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仅2小时40分钟便彻底沉没于大西洋底,船上1500多人遇难。15年前,同部题材改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横空出世,终惹多少人泪洒影院。本月10日,时值泰坦尼克号出航百年,《泰坦尼克号》重回到影迷视线,再“驶入”中国影院。
整部《泰坦尼克号3D》基本保留了15年前上映时的原貌,长达194分钟的电影在记者观看期间没有一个人中途离场,相信观众都已经沉浸在14年前观影的记忆之中,温存着每一个影片的细节。正如卡梅隆所说:“已经有整整一代人没在大银幕上看过《泰坦尼克号》了。通过精心细致的数码修复以及煞费苦心的3D转制,无论对新老观众,都会是一场史诗般的观影体验。”
影片中豪华的巨轮、露丝和杰克站在船头的唯美场景、沉船时大家逃生的混乱场面……都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令多数人动情流泪、记忆最深刻的画面是露丝和杰克生离死别的那一刻,露丝抱着漂浮的木板,杰克最终慢慢沉入海里,两两相望,永隔天涯。
这些动人心弦的画面依旧令观众心旷神怡。一部电影的成功,归根结底靠的就是电影本身,靠的是每一句台词、每一帧画面、每一个音符、每一场表演的精致打磨和深入人心。
而《泰坦尼克号》的商业价值并不是有多少广告植入,也不是因为超强势的推广赢得票房,恰恰是因为其作品本身细致的打磨牵着观众的心。
商业片一样可以打动人心
再次上映的《泰坦尼克号3D》仍然让人民感受到了生命的渺小与爱情的伟大,那些当年不明白的道理在15年后的电影院中顿时豁然开朗。《泰坦尼克号3D》为影迷们提供了一个怀旧的绝佳理由,能让人们有机会好好地怀念一下当年的那些时光、那些人、那些年年岁岁、那些朝朝暮暮、那些泪水、那些微笑,还有那个时候尚且不懂的幸福。
经过重新制作的《泰坦尼克号3D》推出时,也有不少的争论,有人认为,再伟大的电影,重新包装一下推出来,都是不折不扣地炒剩饭,但零点上映爆满的票房仍然显示出了中国观众的怀旧情愫以及他们愿意为这样的怀旧情绪买单。不论男女老少,都希望从《泰坦尼克号》中找寻当年对于爱情最美好的记忆,重温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
如此一部令人记忆犹新的影片并不多见,尤其是在这个物欲纵横的时代,文艺作品正在被商业化吞噬。有业内人士认为,对许多国人来说,文艺作品已经被彻底商业化了,这应当归咎于全社会普遍的浮躁、功利心态。电影,尤其是大片,纯粹就是一个挣钱机器,票房成了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情怀无非是用来挣钱的工具而已,作品质量也是可以炒作“忽悠”的。所以,电影成功必是营销当道。
导演陆川则表示,自己最早看《泰坦尼克号》是以VCD机播放盗版碟的方式,色彩严重失真,虽然观看环境不佳,但他依然被打动得一塌糊涂,“开始一直提醒自己,这就是个电影,没必要太认真,但看到后来,实在忍不住掉眼泪了。”他印象最深的,不是露丝和杰克的生死恋,而是船要下沉时,那几个在甲板上弹奏的音乐家,“那一刻真的被感动了。”对于该片导演卡梅隆,他心生崇拜,认为《泰坦尼克号》开创了工业化电影的新境界。陆川表示,虽然隔了15年再看,但他依然很激动,因为该片给了他对电影的另一种视野,“看了这部电影,才发现原来商业片也可以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