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莱士:拷问真相的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6 09:4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4月7日,93岁的迈克·华莱士去世。这位在美国电视界纵横60余年的新闻人的离去,在中外媒体圈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媒体人在追忆,在思索:是什么,让华莱士成为新闻界的传奇?
从某种意义上讲,华莱士属大器晚成者。1918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犹太裔家庭的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芝加哥和纽约的新闻圈中摸爬滚打,做过电台撰稿人、电台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出演过话剧和肥皂剧。直到50岁,华莱士参与创立和主持CBS电视台的新闻杂志节目《60分钟》,成为他事业和人生的转折点。
让华莱士独一无二的,是他咄咄逼人的采访风格。“他不是在采访,他是在审讯。”“他抛出的问题能让受访者窒息。”这是人们对他的评价。他对此并不认同,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轻率的提问”。不过,华莱士“粗鲁,但是公正”的主持风格和有时戏剧化的采访场景,也为他带来了不少争议,和一场索赔额达1.2亿美元的诉讼。华莱士因这场官司而情绪低落,一度甚至企图自杀。
华莱士在国内外新闻界的知名度,还来自他成功地让众多政要名流接受他“毫不留情”的尖锐对话。华莱士专访了自约翰·F·肯尼迪以来的历任美国总统,只有乔治·W·布什拒绝接受挑战。华莱士的专访名单上还有众多的各国领导人,包括邓小平、江泽民、普京、霍梅尼、内贾德、阿拉法特、贝京等。美国歌星影星芭芭拉·史翠珊在华莱士的逼问下泪撒镜头的场面,成为新闻采访史上的经典。
应当说,华莱士的成功呼应了时代的需求。上世纪70年代,美国电视新闻业方兴未艾,各种社会运动风起云涌,以“水门事件”的曝光为标志,调查性报道成为新闻界的主流。《60分钟》这一节目的推出,恰为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提供了极佳的平台。到70年代后期,该节目已成为全美周日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华莱士也因此赢得了美国电视新闻业几乎所有的荣誉。
回望华莱士的一生,不难发现他作为一名调查记者,对真相和真实的苦苦追寻。追踪社会热点时,华莱士不惜采用隐蔽式采访、伏击式采访等多种方法;专访政要名流时,事前做足功课的华莱士往往能够直指受访者内心深处,“逼”出真话和实话。在谈及自己的采访技巧时,华莱士谦虚地说:“我只是把自己想像成电视机前的观众,问出他们心中想要的问题。”
时光流逝,新媒体的风起云涌,让电视新闻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挑战。在过去的十年间,如华莱士那般曾在电视圈叱咤风云的资深媒体人纷纷隐退,但真实,仍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寻真相、说真话,说实话的新闻人精神,永远不会褪色。
华莱士曾说:“我愿意当一辈子记者”。他用在《60分钟》节目坚守38年的传奇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责任编辑:彭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