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是什么让洋奶粉获得高额信用溢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6 10:1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洋奶粉又涨价了。3个月前刚刚提价10%左右的洋奶粉,本月再次“硬气涨价”,其中涵盖了雀巢、美赞臣、美素等几乎所有洋品牌。涨价,似乎成了这些洋品牌的惯性。我们不禁要问,洋奶粉凭什么一涨再涨?

  先来看两组数据。10多年前,在我国奶粉市场,洋奶粉的份额仅有不到四成。如今,洋奶粉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已升至85%;产品提价和市场占有率的飙升在2008年集中爆发,近3年来洋奶粉单是大型集中涨价就有4次,每次幅度均在10%左右。尽管洋奶粉的售价“一路高歌”,从每罐200元直逼每罐400元大关,但其市场占有率仍居高不下。

  众所周知,乳制品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直接关系着孩子的健康和未来。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却接二连三地冲击着年轻父母脆弱的神经。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还历历在目,蒙牛再曝集体“中毒”。还有这两天被“晒”出的老酸奶中涉嫌添加工业明胶等等,让消费者如坐针毡。

  正是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导致了洋奶粉在中国高端市场拥有话语权与定价权。与此同时,为适应国内消费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内乳品生产企业,也开始使用进口奶源,这更使得进口乳制品需求居高不下。值得关注的是,进口奶粉与国产奶粉的竞争正在向中低端延伸,目前,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等地的农村,对外资奶粉的接受度甚至超过了国产奶粉。

  种种信息显示,处于食品安全焦虑中的中国消费者,正在给食品信用最高的溢价。而洋奶粉价格上涨,也正是利用这一简单的市场规则,在收获信用溢价的同时,试探中国消费者愿意为信用支出的底线。

  不过,事情都有两面性。洋奶粉获得高额溢价这件事,若能刺激国内企业高度重视信用体系,也未必不是件好事。国内乳企若想重获消费者青睐,首先要从根本做起,狠抓质量。国内企业必须抱着“十年磨一剑”的决心,来打造真正的乳业百年老店。企业自身要做好监管前移,监管整个过程而非仅仅监管结果。对于生产要素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原材料的生产环节,都应给予监管,用监管成本去换取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其次,国内乳企应该反省,营销发力方向是否存在偏差。宣传品牌本身并没有错,但在目前消费者已对品牌企业产生信任危机的情况下,过度投放广告只会是浪费企业大笔资金。人们在对比广告与产品后产生的心理落差,反而会把消费者推得更远。蛇打七寸,企业不如把这笔钱花在问题的节骨眼上——给每桶奶粉买个保险。相信信用保险的建立,会对消费者回归国货有帮助。

  在做到质优价优的同时,国内乳企还要完善售后服务。特别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国内乳企更应该理性、虚心地接受消费者的批评和监督,通过更好的售后服务,培育消费者的忠诚度。(梁婧)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