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麦肯锡报告分析发达国家未来就业潮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6 13:3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新华08网北京4月16日电美国《外交政策》网站近期发表麦肯锡公司驻华盛顿董事拜伦?奥古斯特、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驻华盛顿研究主管苏珊?伦德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驻旧金山董事詹姆斯?马尼卡共同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求助》,摘编如下:

  如今,发达经济体中4000万劳动力面临失业。然而,企业却又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人而无法填补岗位缺口。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失调现象反映出工作的本质正在迅速变化,劳动者技能和劳动机构跟不上这种变化的脚步。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很多工作岗位在经济萧条中消失或许成了一件好事――这对那些原先从事这些工作的工人甚至他们所在的经济体而言却是坏事。为应对长期的挑战,发达国家必须拿出新的措施,而这些措施不应仅限于刺激增长。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最新的讨论报告《求助:发达经济体的就业远景》中提出了5大潮流,深入分析了影响未来工作的性质、人选、地点和工资的几大因素。

  第一,技术正在改变工作的性质。在过去30年中,技术改变了生产和常规工作的完成方式――例如,机器取代了流水线工人,自动柜员机取代了银行柜员。下一个领域是“互动工作”,这一增长最迅速的就业类别包含了必须面对面完成的低技术含量工种(如保姆),以及公司中最宝贵的经理和技术人员。企业正面临的一个变化是,把这些工作分解成多项任务,并把常规工作重新分配给技术水平较低的人员,就像让助理律师承担律师的常规性工作那样。这种模式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和其他公司职位,如人力资源管理经理,在很多公司中,这个职位已经被分解地更细(福利管理、工资等等)。今天的工作岗位还越来越“虚拟”――有了宽带和云计算等技术,很多互动式工作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完成,使雇主可以根据需要去雇用人才(全职雇员或合同工人)。

  第二,技术失谐日益严重。高学历高技术的工人与低学历工人的就业前景差别越来越大。在美国,自2008年以来,大专毕业生的失业率从未超过5%,而高中辍学者的失业率在2009年和2010年的高峰期却增至15%以上。在所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中,这一趋势已经很明显:新增的工作越来越需要拥有高学历和高技术的工人。因此,很多工人正在被抛弃。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计,到2020年,美国对大专或本科学历工人的需求缺口将达到150万人――而未完成高中学业的工人将出现近600万人的剩余。同样,法国的雇主们也需要再找到220万名拥有学士学位的工人,而该国没有学士学位的工人数量将有230万人的剩余。如果这种技术失谐的现象继续存在,发达经济体中永久性失业的人群将持续增长。

  (责任编辑:彭金美)

  

  第三,地理因素。进一步加剧技术与非技术困境的是地理不平衡问题:在企业正在招聘的地区,符合要求的技术工人往往供不应求,而在失业最严重的地方,几乎没有新的工作出现。这种地理上的不平衡在国家间和一国之内都存在。在美国,内华达州的失业率达到12%以上(该州在巨大的房地产泡沫中受到重创),但在相隔仅3个州的内布拉斯加州,只有4%的劳动力失业。令人吃惊的是,与父母和祖父母一代相比,今天的适龄美国劳动力中去外地找工作人的变少了。在其他发达经济体,如英国、法国甚至德国,经济发展和失业率的地区间差异也同样明显。南欧的失业率几乎是北欧的两倍之高。又如,在英国,东南部的失业率为6%,而东北部为12%。国家必须采取新的措施鼓励人员流动,例如,进行税收奖励,对与就业相关的搬家开支给予大幅减税。一些公司正在设置一些虚拟工作岗位,这样可以不受工作地点限制地雇用需要的人才――从而扩大人才招聘范围并节省其中的房地产成本。

  第四,无业人才储备日益增加。由于工作性质和人口学上的变化,很多发达经济体中的无业人才储备日益增加,特别是年轻人、妇女和快到退休年龄的人。无业青年人数持续增长造成了一个严重的长期挑战。在所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中,年轻人的失业率增长了近18%――一些国家甚至超过平均水平1倍。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将承受终生的身心伤害;他们的收入永远赶不上其他人,他们今后更有可能依赖政府补助。西班牙年轻人的失业率自债务危机后持续增长,如今已经达到近50%,这可能导致数百万年轻人在今后很多年中都要面临失业或就业机会萎缩的困境,正在努力减少财政赤字的政府也因此需要增加额外的支出。为这些年轻人打开就业门路必须成为当务之急。提高妇女和老年工人在劳动力中的比例也将带来机会并有助于填补技术缺口。55岁以上工人将成为发达经济体中日益重要的资源。在欧洲,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未来的人才缺失可能十分严重。能够提高老年工人就业率――而不是给他们发放养老金让他们退休――的发达经济体比较容易填补高技术岗位空缺,这些岗位是推动增长和生产力的动力。在很多国家,妇女还代表了一种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劳动力储备。例如,如果德国能把妇女的就业率(目前这个数字为53%)提高到瑞典的水平(61%),该国技术工人的预期缺口将缩小1/3。

  第五,收入增长相差悬殊。这些就业趋势导致所有发达经济体都出现收入增长两极化加剧的现象。在很多国家,处于分配链末端的家庭在过去10年中收入增长很少或没有任何增长,这给社会总需求、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问题。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全球化和技术极大地进步提高了对高技术工人的需求,推高了这些人的工资并使对低技术工人的需求变少。其他因素也在拉大收入差距。其中之一是家庭构成形式的变化: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中,单口之家(有孩子或没有孩子的单身成年)的比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增加了25%,限制了家庭收入的增长。与此同时,结婚率随着教育程度而增长――高收入者更有可能与收入相当的人结婚,这进一步拉大了收入差距。因此,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都出现了越是有钱的人收入增长越快的现象。

  受所有这些趋势的影响,发达经济体都面临长期就业难题,这些问题无法通过标准答案得到充分解决。不管是国家决策者还是商界领袖都需要找到新的方法。当然,政府必须继续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鼓励总体经济增长,并消除妨碍企业扩张的壁垒。但仅靠恢复总需求并不足以帮助当前所有失业者重新就业。

  为实现这一点,政府必须采取以提高劳动力水平为直接目标的政策和战略――确保有人、有技术能适应明天的工作。这对国家竞争力有着根本意义。继续改善小学和中学教育,不断完善没有进入大学的年轻人和需要重新培训的在职工人的中学后教育和职业教育必须成为一项要务。一些相对简单的措施也将发挥作用,例如建立国家职位数据库――让学生和工人们能看到哪些职位有需求,以及自己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历。此外,决策者可以通过倡导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刺激基础设施投资和简化管理审批手续来为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松绑。

  为就业挑战寻找解决办法也是企业的关键利益所在。在一个全球性经济体中,企业将继续在一切可能的地方以最具吸引力的待遇寻找人才。但这一规则正在变得日益复杂,仅仅是找到最合适价格的劳动力已经不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企业对从自然灾害到其他原因所导致的供应链风险的担忧越来越重,与此同时,中国沿海和印度离岸外包中心的工资也越来越高。企业的应对策略之一是把人才发展作为一项竞争优势;当人才成为重要资源时,能够找到稳定的高素质工人来源并向他们传授特殊技术的企业将超越那些做不到这一点的竞争对手。这就要求增加对劳动力培训的投资,使之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印度IT业巨头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提供培训的企业之一,该公司可以通过23周的培训计划输送1.4万名新雇员。这种能力使印孚瑟斯具备竞争优势并促进了企业的迅速发展。企业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弥补地理上的距离,从而发掘新的技术人才储备,例如向那些原本无法聘用的工人提供灵活的远程工作。今后,那些能够建立自己的人才储备库的企业和这些企业所在的国家将成为赢家。(完)

  (责任编辑:彭金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