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增951亿股IPO限售股 新股发行管制添堵全流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6 23:5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朱益民 2012-04-16 23:57:59  

  核心提示:上交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呼吁,对散户询价实效要有清醒认识,最终解决新股定价合理性只能靠供求机制的合理化。

  从《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意见)发布,到沪深交易所举办中小投资者IPO模拟询价,证监会新一轮改革开始从纸上谈兵转为分步实施、平稳有序推进的实战阶段。

  4月12日,1200名由券商推荐的个人中小投资者参加了深交所举行的龙泉股份IPO询价,虽然绝大多数投资者询价报价在15元—16元左右,保荐机构申银万国建议询价的区间为18至26元,但询价还是爆出了最低1元最高180元的惊人喜感。

  上交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呼吁,对散户询价实效要有清醒认识,最终解决新股定价合理性只能靠供求机制的合理化。

  广州某证券公司投行总部负责人则直言不讳地表示,“IPO发行合理定价不是单纯询价询出来的,根子在于IPO发行的供求平衡。脱离这一基础,巴菲特来到中国都没用。”

  而作为可以佐证的数据是,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4月16日,股改限售流通股份数量为181.90亿股,但新老划断后,IPO原股东限售股份数量却达到了951.61亿股,新股发行为市场带来的限售股增量,已为股改限售股份存量的5.23倍。

  这表明,在历经五年消化股改限售股份存量后,受限流通的股份总数不但没有实质性减少,反而是数倍增加。

  “虽然股权分置改革全面完成已五年有余,但中国资本市场却一直在全流通门外徘徊。目前新股发行上市首日能流通股数量最多只有总股本的 20%,3个月后增加流通网下配售的5%,1年后小非流通,3年后控股股东才可以市场流通。正是这种新股发行供给的市场管制,令IPO发行三高痼疾难除,更助长了二级市场打新、炒新投机长盛不衰。”上海某证券公司资本市场部负责人如此评价新股发行改革。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指导意见改革举措效果有限,所能增加的新上市公司流通股数量,对新股发行供求严重失衡的现状而言是杯水车薪,不让中国股市成为一个真正的全流通资本市场,不革除新股发行供给的行政管制,那么指导意见的改革效果只能是隔靴搔痒。

  非流通股份占比高达47.9%

  早在2006年11月7日,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的刘新华公开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正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预计年底前股权分置改革将全部完成。

  刘新华做出如此表示的重要依据是,截至当年10月底,完成股改公司数量达到1140家,占应股改公司88%,对应市值达到94%。

  然而,五年多过去了,股权分置改革所追求的全流通并未实现。受新股发行、定向增发再融资等各种股票供给行政管制限制,中国股市离全流通不但没有日益逼近,反而渐行渐远。

  除了IPO原股东股份数量长时间不能自由流通外,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流通也受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场禁止流通股份的数量。

  据同花顺统计,截至目前,股改限售、IPO原股东限售、定向增发机构持股限售导致的非流通股份数量达5153.71亿股,占A总股本的比例高达47.9% ,非流通股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达38.7%。

  值得关注的是,限售流通股份数量占A股股本比例从2007年的74.2%逐年降至2009年的19.8%之后,非流通股份数量占比竟出现了惊人的大幅上升。

  由于新股IPO原股东、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都存在限售期,随着IPO和定向增发再融资井喷,导致非流通股股份数量占A股总股本比例,在2009年以来的三年间呈大幅上升态势。

  2010年年末,全部限售流通股份数量占比较2009年年末大幅上升了20%,非流通股份占比从19.8%跃升至39.7%;2011年年末,非流通股份数量占市场总股本比例进一步上升至46.3%。

  截至2012年4月16日,深沪两市非流通股份数量占市场比例则再次创出近三年以来的新高,达到47.9%。

  “现在IPO、定向增发造成的大小非与股改形成的大小非在法律性质上不同,但对市场影响效果却完全相同。”前述上海某券商资本市场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正是新股发行、再融资股票供给继续延续股改时期的历史做法,才导致了整个中国股市供求长期严重失衡。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虽已全面完成,中国资本市场距离真正进入全流通的新时代还有最后一公里的路程要走,那就是彻底消除新股发行、定向增发再融资股票供给行政管制,否则中国股市新股估值偏高、炒新、炒差投机严重的局面就不能根本改观。

  业内建议借鉴香港市场

  “其实,证监会对新股发行体制,及新股二级市场正常交易秩序改革,可借鉴香港新股发行和交易制度即可。”深圳某证券公司中小企业融资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既然新股发行改革已明确不对IPO公司价值做实质性判断,那么监管层凭什么说IPO询价定价是高还是低呢?”

  “为什么香港市场不像沪深股市那样盲目打新呢?是因为交易制度使然。把香港市场交易制度引进A股市场, IPO发行三高,炒新、炒差投机都会大大改善。”上述负责人建议。

  据了解,在香港,IPO大股东只锁定半年就可在二级市场上减持,那些参与询价的机构在上市首日即可抛售。

  “在香港市场,由于交易实行T+0和不设涨跌幅限制,外加新股发行供给没那么多行政管制限制,所以没人在新股发行时敢盲目报价,更没人敢于大规模投机炒新,只要股价被严重高估,可以说是你想要多少股票, 就有多少股票。”上述融资部负责人表示。

  除了对IPO询价定价监管规定有不同看法,他对增加新上市公司流通股数量的做法也不认同。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股市股价总水平之所以长期偏高,与新兴市场没必然联系,根源在于,现有的IPO上市流通及定向增发行政管制骨子里是为了维护市场稳定,是管理层不愿意看到市场股价向价值的合理回归。政策左右手互搏,A股新股发行及市场供求平衡想不严重扭曲都很困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