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报告称:省际公共服务差距日益拉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7 01:3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周芳

  教育、卫生、文化以及就业、环境、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等7项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并不乐观。近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披露,中国省际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程度在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总体保障水平标准差值由2003年的0.98扩大到2009年的2.05,离散程度拉大,表明省际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化程度呈现加深趋势。2003年,得分最高的上海市(6.80分)仅比得分最低的贵州省(2.15分)多出4.65分;但到了2009年,得分最高仍是上海市(14.20分),其相对于得分最低的河南省(4.67分),已足足多了9.53分。

  该报告通过“投入-产出-受益”的三维视角,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对进程指数。其中投入项指标界定为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物质设施基础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状况;产出项则主要反映这些资源投入所生产出来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服务供给能力与服务生产部门的保障密度;受益项即社会效应及居民的惠及程度。

  该报告首席专家、武汉大学财税系主任卢洪友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尽管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总体保障水平在2003年至2009年间有了明显的提升,其平均得分已从2003年的3.47分增至2009年的6.50分,年平均增长率为11%。但从区域来看,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对进程仍具有明显由东至西的阶梯型特征。进程较高的省区集中在东部地区,其综合保障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省区则相对靠后。

  大多数中西部省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对程度较低,原因在于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投入与产出的供给水平低下,收益覆盖率较低,服务质量较为落后,公共服务产生经济社会效益较小等。

  “基本公共服务总体保障11%的年增幅,略高于同期GDP增长,但大大低于同期的财政支出增长”的现象尤为值得关注。卢洪友表示,这说明我国财政支出仍是以投资拉动GDP增长为主要支出方向,财政支出结构依然没有调整到以基本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支出方向上,换句话说,“政府职能没有真正转换到市场经济下的服务型政府职能的轨道上。”

  省际间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程度逐年加深的问题已引起各方关注。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教授对此指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决于政府行为能否均等化,这关键在于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财政体制,比如“分税制改革下一步应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应更多考虑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等”。

  而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夏杰长、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蒋经法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杨灿明教授在内的多位财税专家则建议,政府应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利用民间资金进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领域。

  部分地区已经在尝试利用社会力量提高当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湖北省宜昌市与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合作研发的“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信息平台”,不仅向当地农村村民发送“三农”热点政策及农产品相关信息,还指导村民有效开展农业生产。宜昌枝江市问安镇张家桥村党支书施昌锦向本报记者感慨道:“村民们把自己种植的家乡特产、农产品放到平台上展示、招商,不到半年就吸引了好几拨客商。村里在外打工的乡亲们也能登录平台实时看到家乡的变化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