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药辅业:胶囊事件利“拐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7 04:05 来源: 信息时报

  

药辅业:胶囊事件利“拐点”

  周一A股市场低开企稳,部分资金渐渐将目光放到新近事件引发的产业拐点预期的品种,比如药辅产业股。如何看待这一倾向呢?

  安全事件加速产业拐点

  目前国外药用辅料占整个药品制剂产值的10%~20%,由于我国药辅业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还较低,在整个药品中占比仅在2%~3%左右,并未受到市场的充分重视。

  在监管方面也存在不足。我国《药品管理法》仅规定:生产药品所需的原料、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用辅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未正式实施,因此国家层面的法规尚未强制药用辅料行业取得药品注册批件和GMP认证,只是各省市根据该管理办法不同程度的对药用辅料的使用管理进行了规定。

  由于监管体制不健全及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对药用辅料对于药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目前国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滥用化工级辅料和食品添加剂的现象,在使用的500多种药用辅料中,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辅料品种仅占19%,其余为化工厂45%、食品生产企业22%和其他企业14%,这给药品使用造成安全隐患。

  而由此而来的担忧在近期成为现实。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及《东方时空》报道,部分明胶厂商用皮革下脚料制造药用胶囊,药厂采购上述胶囊产品涉及9个药厂生产的13批次药品,涉及企业包括海外制药、四川蜀中、修正药业、通化金马等,致癌物质铬最高超标90倍。这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反应,有望催生我国药辅产业新的监管机制,从而使得大量化工厂、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辅产品退出市场,为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相关药辅产业上市公司带来更为广阔的产业空间,进而加速产业拐点的出现。

  产业前景或渐变乐观

  更为重要的是,药辅产业本身就具有广阔的产业前景,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对医辅产业的发展有着强大的驱动作用。我国医药工业的销售收入规模不断壮大,从2000年的1686亿元增长至2011年前三季度的13539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1.23%。制药工业百强的整体规模不断壮大,2005~2011年前三季度制药工业百强销售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3.66%,而同期制药工业整体销售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1.30%。而从产业背景来看,越是大的医药企业,越是注重产品质量,对医药辅料的要求就越高,这有利于拓展产业的成长空间。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新型药用辅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现代药剂学的迅猛发展,新型制剂的开发对药用辅料提出了更高要求。近10多年来,发达国家的制药工业发展迅速,先后开发出新剂型、新系统,药物制剂向高效、速效、长效和服用剂量小、毒副作用小的方向发展,药物剂型向定时、定位、定量给药系统转化,制剂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新型药用辅料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现代制剂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开发新型辅料,可生产新制剂并带动老产品质量的提高,可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世界各国对新型辅料的开发均很重视,制药工业先进的国家特别注重新型辅料的应用研究,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为研制制剂新剂型、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服务。随着我国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药物制剂水平的提高,将带动对新型药用辅料的需求,促使我国药用辅料行业快速发展。

  积极关注产业龙头股

  正因为如此,笔者倾向于医药辅料产业进入到高成长的周期中,而且,安全事件则有望成为股价涨升的助推器,中短线趋势将更为乐观。

  在操作中,建议积极关注产业龙头股,如青海明胶、尔康制药、东宝生物等。与此同时,对饮片、颗粒类医药股也可跟踪,如红日药业、康美药业等,毕竟安全事件会进一步强化医药产业的标准化生产要求,有利于此类个股的业绩成长。秦洪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