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且看美对华贸易制裁新取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7 08:0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继3月对中国产品出口进行集中火力猛攻之后,4月以来,美国再度举起更为锋利的铡刀。4月1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日落复审裁定,继续对中国输美大蒜征收反倾销税,征收税率高达376.67%。显然,并不像以前就人民币汇率等贸易问题仅仅停留在“口舌之争”的层面,美国本次挑起针对中国的贸易战选择了短兵相接和真枪实弹,而且交锋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低端”产品,同时有逐步向“高端”领域弥散与蔓延之势。不仅如此,在寻求贸易救济手段上,美国除了选择双边途径之外,未来还将广泛策动盟友和利用世贸组织等多边途径,以达到对中国的立体“围剿”和联手“群殴”。

  利用知识产权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高端工具向中国发难,将成为美国手中最轻松的贸易游戏。依仗着长期积累的科技开发成果、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以及严格的保护和救济程序,美国得以不断巩固和强化自己的知识产权优势,也使得知识产权制度在确保美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霸主地位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美国频繁使用的两大著名条款,即301条款和337条款,俨然已经构成保护国内企业和国家利益的铁壁铜墙。因此,在中国企业仍更多地停留在模仿制造阶段的生态环境下,知识产权将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重灾区。资料显示,近年来,美国发起的337调查就涉及中国13家企业,涉及的产品已开始瞄准照相手机、平板电脑、激光打印耗材等领域,而且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强化。

  反补贴逐步取代反倾销成为中美双边纠纷的主要来源,也是一种大概率的事件。统计显示,迄今为止,美国以反补贴为由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达113项。此外,美国制造业联盟发布的4份最新报告称,2001年~2011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至少获得了政府275亿美元的补贴;2004年~2008年,中国玻璃和玻璃制品业得到的补贴高达302.9亿美元;2000年~2007年,中国钢铁业获得的能源补贴是271.1亿美元;2002年~2009年,中国造纸业收获的补贴超过330亿美元。据此不难推断,美国极有可能将“火力点”布置到针对中国政府的出口贸易“补贴”之上。深入分析还可以发现,除了近几年中国政府调整和治理出口低价竞销获得巨大进步以及不断上涨的中国出口产品生产成本等因素逐步遏制了外国对华传统的反倾销手段空间外,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在新兴产业领域赶超的最大优势就是强大的动员能力,能够迅速集中大量资源投入一个产业。而美国将这些产业发展政策的措施指为违规补贴,欲以此达到对中国竞争者釜底抽薪的效果。

  以发动对中国的频繁贸易制裁为契机,寻求修改世贸组织相关规则将成为美国的一项重要诉求。由于农产品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谈判陷入僵局,目前多哈回合谈判正处于休眠状态。但是,正式谈判已经中止,而非正式谈判仍在继续,并且为了突破外交上的羁绊,多哈回合非正式谈判的重要性正在取代正式谈判,世贸组织各方正在就反补贴规则的两个主席案文进行磋商。据此,美国企图突破多哈回合规则谈判框架,扩大禁止性补贴范围,针对目标大体是国家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资金支持,而这正挑动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敏感神经。因为目前我国的主要金融机构不但都是国有,而且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在重要的产业部门或原材料生产部门起着主导作用。分析发现,世贸组织谈判中第一次主席案文已经填入了管制价格补贴的专项性条款,从而把原本不属于可诉性补贴也列为可诉性补贴,一旦最终获得通过,美国便可以将其直接沿用至人民币汇率政策,对于中国出口贸易将造成致命性影响。

  还需特别重视的是,中美间的贸易战很可能引发极不健康的对华“群殴”结果。美国的经济体量和无与伦比的铸币权奠定了其主导全球经济格局的地位,也使得它具备了调动他国尤其是盟友的能力。特别是在后危机时期各主要经济体谋求经济“自救”的过程中,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各国的就业能力和各国政府税负的调整能力,而通过贸易救济手段不仅可以在短期内降低本国刺激经济的商业成本,还可以减少国内的政治协调成本。

  显然,对华贸易战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中美关系问题,它正在诱使大量对华贸易逆差国家或者与中国贸易结构趋同的国家竞搭中美贸易摩擦的“便车”,并且互相感染,彼此默契。中国出口贸易前景将由此蒙上更多的不祥之影。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经济学教授)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