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国标激活逾20亿元PM2.5采购市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7 18:13 来源: 中国财经报

  □ 本报记者 戎素梅

  沉寂多年的PM2.5监测行业迎来利好局面,逾20亿元的政府采购“蛋糕”引发各方高度关注。

  日前,环保部出台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增设1500个PM2.5监测点。政策信号的释放,激活了PM2.5采购市场。不过,从已完成的政府采购项目来看,由于国内自主研发厂家匮乏,进口产品占据了上风。那么,PM2.5监测设备的“门槛”究竟在哪?国内企业又该如何抢占这块市场?

  催生逾20亿元市场

  按照环保部新国标实施时间表,2015年,全国338个地级城市将全面设立监测点。据了解,目前1台PM2.5监测仪器价格为15-35万元,进口品牌比国产品牌最多高出1倍的价格。保守估计,若以每个城市增设5台监测仪器来推算,未来几年,各地将在PM2.5监测领域投入20多亿元。除前期购置仪器的资金投入,设备运行及更新费用会继续拉高投入资金。

  据了解,今年,北京市将安排17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治理汽车尾气及开展PM2.5监测,预计全市监测点将增至30个。此外,上海、哈尔滨等城市也陆续公布PM2.5等污染物监测计划。

  技术“门槛”有哪些

  然而,就目前已完成的多个项目来看,由于国内自主研发PM2.5检测设备的厂家匮乏,各地采购的监测设备多为进口产品,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仅为30%。困扰国内厂家的PM2.5监测技术“门槛”到底有多高?

  记者采访了部分省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相关负责人。受访者普遍认为,作为一种高新科技产品,PM2.5监测设备的技术要求较为严格,因为颗粒直径越小,监测难度越大,技术是否达标将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而国内行业标准的长期缺席,导致研发工作相对滞后,采购人也因此更倾向于购置技术成熟、得到国际认证(美国EPA标准)的品牌,但通过EPA标准认证的自主品牌却寥寥无几。

  环保部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温香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我国监测仪器行业起步较晚,自主品牌在关键元器件、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当务之急,应尽快加强研发技术设备,力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监测技术方法和评价体系。

  如此看来,自主品牌的市场预期似乎并不乐观。那么,企业又有哪些考量?

  自主品牌或迎“暖春”

  国内某知名监测设备研发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PM2.5监测仪其实是一种小众化产品,其技术含量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大,自主研发产品同样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只因未通过EPA认证而被采购人拒之门外。采购人对进口产品的青睐及国际标准的盲目信服,客观上会影响自主品牌性价比优势的发挥。值得深思的是,采用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国外某监测设备得出的PM2.5数值也有偏低的可能。

  今年年初,环保部环境监测总站调集了国内外6家公司的9种PM2.5自动监测仪器进行比对测试,自主品牌表现不俗,得到环保部认可。这位负责人建议,若在合理的监测误差范围内,优先选择性价比高、技术稳定的自主品牌,将使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使用效益。

  记者获悉,近日,环保部在广州召开的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达成了两点共识:PM2.5监测设备的购置需选用国内与国外的某几种品牌;需加强对国内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国家政策的导向性,或将帮助自主品牌赢得更多政采订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