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52券商147账户玩期指 空头中信获利20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8 02:4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机构投资者在股指期货市场中的作用正越来越大。”4月17日下午,一位期货业内人士向记者如是表示。

  自两年前正式挂牌上市以来,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市场参与主体已发生明显变化,一份权威报告显示,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已成为股指期货市场最主要、最具代表性、介入最深入的参与者。

  “虽然散户数量相比机构投资者依然显得庞大,但话语权却不可同日而语。一些持仓量巨大的期货公司的席位,背后都暗藏着机构的身影,尤其是来自于券商套保的资金。”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3月中旬,包括52家证券公司、14家基金公司、1家信托公司等在内的特殊法人机构参与股指期货市场。其中又以券商开户数量最多,52家证券公司共开立证券自营账户52个、资产管理账户95个。

  “机构投资者中,证券公司对股指期货的重视程度是最高的。”一位券商金融工程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拯救自营

  “股指期货用还是不用,差别真是太大了。”4月17日,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的金融衍生品部门负责人向记者感叹道。

  根据2010年4月2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券商自营可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但仅限于套期保值目的。

  “我们公司的自营,正是通过股指期货保值避险,减少了因股价下跌带来的损失,有效平滑了自营业务波动,实现了可观盈利。”前述衍生品业务人士坦言,“去年A股单边下挫,上证指数跌了608.66点,跌幅高达21.68%,这么差的市场环境下依然能取得正收益,股指期货功不可没。”

  陆续披露的上市券商2011年年报,也证实了这一点。

  以海通证券((600837.SH))为例,该券商2011年实现自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共15.80亿元,同比上升36.19%,自营业务收益率为5.7%,即使考虑到其他综合收益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利得损失10.8亿元,自营业务仍实现收益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海通证券2011年实现衍生品金融工具投资收益9.42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0倍。一位接近海通证券的券商人士告诉记者,“这部分收益主要来自于股指期货的套保所得。”

  据上述券商金融工程分析师介绍,券商自营业务运用股指期货保值避险,可以有效减少因股价下跌带来的损失,平滑自营业务波动。

  “证券自营使用股指期货的套保策略,主要包括传统买入套保、传统卖出套保、市场中性策略等。”该人士向记者表示,例如根据策略需要,自营部门买入或卖出期货头寸,并与被套保资产的市值基本保持一致,以实现避险的需要。

  “也可以根据沪深300指数权重,在现货市场完全复制沪深300成分股,在股指期货市场同时做空等量股指期货合约。”上述业内人士介绍。

  虽然上市券商龙头中信证券(600030.SH)去年自营业务成绩不尽如人意,在扣除华夏基金股权转让相关的一次性收益和计提的15.1亿元资产减值损失之后,2011年全年亏损3.8亿元,但在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方面却表现不俗。

  最新年报显示,中信证券去年开展股指期货业务产生的收益高达20.43亿元。“如果中信证券不做期指套保,去年自营的亏损会更加厉害。”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券商人士对此评价。

  事实上,中信证券控股的中证期货长期占据着股指期货市场空头榜第一的“宝座”,该期货公司内部人士曾向记者坦承,“中证期货席位上的空单,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券商的套保盘。”

  支持创新业务

  除了在自营套保上帮助券商实现不错收益,股指期货对于券商的资产管理与融资融券业务亦帮助不小。

  “券商资管运用股指期货主要就是进行套利交易。”上述券商金融工程分析师对此解释。

  据了解,券商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主要策略包括跨期套利、期现套利、统计套利、市场中性策略等。

  “部分券商运用多种套利策略,捕捉市场定价偏差,同时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基础上,辅以Alpha策略,追求长期稳定、与市场涨跌相关性较低的绝对回报”一份权威的调研报告分析称。

  而另一部分券商则通过多空反向操作,对冲系统风险,并结合数量化选股及指数套利等策略获取绝对回报。该报告中还提到,目前参与期指交易的95只券商资产管理产品,绝大部分都取得了正收益。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截至去年12月30日,市场现有的275只券商资管产品整体(新上市的以成立以来回报计算)总回报率为-12.01%,其中满一年的券商资管产品取得正收益的仅有13只。

  与之相比,使用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或套利的券商资管则整体表现较好,19只新成立的资管产品中只有两只成立以来的总回报率为负。

  “股指期货对于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上述券商金融衍生品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1年,证券公司融券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根据沪深交易所数据,2011年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380亿元,较年中增长41%。

  “规模扩大主要由于股指期货保护了券商融券时的风险头寸。”该负责人指出,由于目前券商是以自有资金和证券参与融资融券,会产生风险暴露。特别是ETF纳入融资融券后,券商利用股指期货对这部分风险暴露的对冲需求更趋增加。

  “为什么融资融券刚推出时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去年却大幅增长?主要原因就是券商在中金所陆陆续续开立了股指期货账户,可以运用这一工具规避风险,所以券商才愿意放大融资融券的敞口。”上述业内人士坦言。

  据悉,目前约有6家证券公司运用股指期货进行融券套保交易,去年三季度,券商在融资融券业务方面的收益已达8.58亿元,环比上升超过三成,融资融券也藉此成为券商业务板块中的最大亮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