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五老火锅宴:余香飘过33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9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李广文

  在与五老会面时,邓小平提出了"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的著名论断。三中全会后,刚刚摆脱"左"的干扰,百废待兴。邓小平在与五老谈话中说:"要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有真才实学人应该用起来,能干的人就当干部。对这方面的情况,你们比较熟悉,可以多做工作。"

  ……

  当年邓小平与五老的会面和谈话,有一个重要的背景不能忽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往来合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也就是在邓小平与五老火锅宴后的第十一天,1月28日,农历的大年初一,邓小平远赴大洋彼岸的美国访问,这让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深为感动。1月30日,农历大年初三,邓小平走进白宫,在卡特椭圆形办公室里,与总统先生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谈话。从而拉开了中美贸易的新纪元。

  --摘自《中国往事30年--揭幕民营经济中国式进程》,著者:张志勇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国改革开放仍处在关键时期。在3月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改革”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近70次,彰显出本届政府对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态度和信心。30多年来,民营经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起,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步伐成长壮大,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变化。

  从“五老火锅宴”走上历史舞台,民营经济由“必要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两个毫不动摇”,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机遇和起点面前,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攻坚克难、稳中求进,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下力量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推动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民营经济不断做强做大。

  运筹帷幄定乾坤——大戏开场,原来是火锅宴

  回顾1979年1月17日那个令中国民营经济难以忘怀的日子。

  1月的北京,还笼罩在瑞雪寒风中,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内却已升腾起洋洋的暖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仅20几天,刚刚恢复党内外职务不久的邓小平同志就邀请五位原工商巨子——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古耕虞、周叔弢座谈,并于中午邀请五老吃起了北京火锅。

  可谓“久旱逢甘露”。对于刚刚经历了文革浩劫的工商业者而言,亟需这样一次和中央领导人的对话,摘下“资本家”的帽子,才有动力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与此同时,中央的工作重心也需要重新转到经济建设中来,一直靠边站的原工商业者,海内外联系广泛,有丰富的经商办实业经验,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此时此刻,双方围坐在热腾腾的火锅前,喷香的火锅气息后面,是五颗火热跳动的心。

  简单的火锅虽是宴席便饭,但安排得却细致至极。会谈选址福建厅,体现了小平同志深远的思考和政治寓意。福建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最早都是从福建沿海出去的。邓小平以此暗示希望原工商业者充分发挥海外联系面广的特点,积极与外界沟通,内引外联,为祖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他还安排时任国家副总理并分管统战、外联、国家建设等方面的四位部长和旅游局长一起参加,充分显示出对这次会见的良苦用心。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邓小平火锅宴上对“老同志”的信任,激发了五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之心。五位老同志都是工商界的巨擘,也是当时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领导人,他们的产业覆盖了机械、钢铁、纺织、水泥等主要社会经济领域,有着丰富的经营和管理经验。针对五位老同志提出的“工商界还没有摘掉帽子”,“一些企业把工商业者同地、富、反、坏、新生资产阶级不加区别地相提并论”,工商业者还“心有余悸”等情况,邓小平历史性地提出摘掉“资本家”帽子,打破身份枷锁,展现了中央的广阔胸怀和卓越眼光,此次会见对于工商业发展而言意义深远。

  没有了“资本家”的包袱,以五老为代表的工商业者仿佛重新焕发了第二春。针对小平同志希望原工商业者站出来办企业,“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的观点,在这次会谈后不久,三家由原民族资本家领衔的公司先后成立,即由荣毅仁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由王光英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中国光大实业公司、由胡子昂任董事长的中国工商经济开发公司。“中信”和“光大”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起到了“领头羊”作用,目前已发展成为著名的国际化大公司。

  “一只火锅,一台大戏”,这次影响中国改革开放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史的“五老火锅宴”,不仅在当时生动地消融了大跃进和文革以来中国对个人资本和市场经济的冰封,也使助推非公经济发展的伟大战略决策初露端倪,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里程碑。中国民营经济从此开始书写出辉煌的篇章。

  东风夜放花千树——政策护航民营经济驶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快车道

  “五老火锅宴”红红的炉火,不仅温暖了工商业者的心,也开启了国家从政策层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序幕。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和《宪法》明确了个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劳动者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其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和翌年的《宪法》修正案进一步指出私营经济“有利于促进生产,活跃市场,扩大就业,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在国家一系列大政方针的鼓励和支持下,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由蹒跚起步到掀起“下海”热潮。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1997年十五大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并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90年代逐步修整完善的政策导向,使民营经济实现了从拾遗补缺到重要组成的历史跨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获得快速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以越来越健全和更加详实的政策文件,为民营经济发展铺就了一条生机盎然之路。民营经济的宪法和法律地位得到进一步保证,发展所面临的壁垒越来越少,路越走越宽。

  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承认民营企业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不仅实现了对传统意识形态的大胆突破,也对创业一代民营企业家给予了更为准确的定位。

  2004年,宪法修正案把“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2007年通过的《物权法》、《企业所得税法》保护了所有物权人的合法物权,为内外资企业提供了同一条起跑线。法律上的“平等”保护和经济上的“平等”竞争,实现了非公经济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民营经济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2005年和2010年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非公经济36条”和“新36条”),进一步推动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建立,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从此,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玻璃门、弹簧门进一步消除,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天津市也积极响应和贯彻中央会议及文件精神,出台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上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30条措施》等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天津市民营经济的发展。

  继往开来又一春——工商联职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五老火锅宴”后,工商联组织被赋予的地位和职能越来越清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以1979年10月第四届全国工商联大会召开为标志,沉寂了10年的工商联重新积极步入历史舞台,开展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各项活动。各级工商联组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广大会员积极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协助政府发展集体经济、安置待业青年、开展技术咨询、加强智力支边、组织专业培训、扩大对外联络、创办会员企业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天津市工商联首先提出了“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和“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口号,表达了原工商业者一心一意跟着党,为祖国建设争作贡献的坚定信念。

  历史的指针指向20世纪的最后10年,又一个重大问题摆在工商联面前:一方面,原工商业者年事已高,工商联组织是否“一代而亡”?另一方面,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脱颖而出,谁来做他们的工作?谁来反映他们的意见诉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1991年,党中央颁发了《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工商联若干问题的请示>的通知》,把做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工作的任务交给了工商联,使工商联的工作对象、职能、任务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文件明确了“工商联作为党领导下的以统战性为主,兼有经济性、民间性的人民团体,可以配合党和政府承担这方面的任务,成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一个桥梁”。文件同时指出:“工商联要配合党和政府工作,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团结、帮助、引导、教育”。

  2010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别委员联组讨论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刻阐述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并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自身素质上有更大作为。这不仅是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殷切希望,也是对工商联工作的更高要求,为工商联促进“两个健康”的根本任务注入了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是新形势下“两个健康”的具体化和着力点。

  面对新的社会和经济形势,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正式确立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工商联的性质、地位、职责、作用等赋予科学内涵,《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工商联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工商联事业也由此迎来创新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今年花胜去年红——天津民营经济再创新辉煌

  天津市委、市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工商联工作和民营经济发展。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一手抓大项目、好项目,一手抓民营经济,将促进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综合实力、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2007年9月,在天津市市委书记张高丽主持下,天津市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即“9·25”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本次会议是天津市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使用“民营经济”这个概念,民营经济称谓在天津市的正式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用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民营经济的发展。

  2010年,张高丽专程到天津市工商联调研并先后两次与民营企业家座谈,指出民营经济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工商联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1年上半年,张高丽、黄兴国等天津市领导同志出席全市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提出具体意见。

  今年2月,张高丽再次出席天津市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强调指出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3月17日黄兴国出席在天津市工商联召开的天津市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深入开展“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活动,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近年来,天津市有关部门围绕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等五个方面制定了16个配套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的意见》、《关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天津市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等一系列措施。天津市市委、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民营企业投身或参与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一批心系国家、锐意进取、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致富思源、服务社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天津市工商联组织的培养下健康成长。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在天津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社会贡献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截至去年底,天津全市民营经济总户数41万户,注册资金11029亿元。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40%。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在天津市认定并公示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到一半以上。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有97%是民营企业。天津市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文化产业发展,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踊跃参与扶贫开发、公益慈善、抗震救灾、援藏援疆、助学助困等活动。近年来仅通过“光彩事业”渠道捐款捐物已达4亿多元,其他渠道累计捐赠20多亿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充分发挥工商联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中的引导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人士“两个健康”发展,就必须重视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近日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会见会议代表,对新时期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表明,党对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关注度正在不断提高,非公经济党建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十功名尘与土”,蓦然回首,“五老火锅宴”的余香距今已经飘过了33年,民营经济也在不平凡中走过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当前,新的历史机遇摆在民营经济面前,只要我们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一定能够创造佳绩,谱写出民营经济和工商联事业新的华彩乐章。

  (本文作者为天津市工商联党组书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