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食全食美:负责的监管是信任关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9 01:1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萧遥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东晋诗人陶渊明描绘的归耕田园的情景,如今却成为越来越多的都市一族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时的内心向往。

  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当一个又一个名词撞击着消费者脆弱的神经时,城里人寻找可以租用的农田甚至在自家阳台“种菜”,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京沪等地,组织小农户直接向消费者提供食品的“农夫市集”也悄然兴起。

  即使消费者不敢奢求“食”全“食”美,但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信任危机,似乎仍在一次次挑战他们的承受底线,甚至不得不选择和开辟多渠道、信得过的食品来源。

  纵观食品安全问题久治不愈的原因——“无缝监管”体系仍然缺失、配套法规规章执行力度不够、安全风险监测基础薄弱、部分企业未能落实责任……诸多领域依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然而,无论是逐步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可追溯管理体制,还是寄望于“流淌着道德的血液”的商业伦理重塑,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吃饭”已经迫在眉睫。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盘点2011年诸多食品安全事件时,不难发现,很多时候,信任缺失导致的情绪化乃至信息失真传播,也对如何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如何保障食品安全而言,未雨绸缪显然比亡羊补牢更有效果。因此,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媒体等各方联动,不断提高监管体制的透明度,才能重建消费者的信任感。

  政府需要负责任地监管,企业需要负责任地生产,媒体需要负责任地报道和监督,第三方机构需要负责任地检测和评价,只有全社会都负起责任来,才有信任的基础。

  面对食品安全危机频发的现状,发达国家由乱到治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例如,日本也曾经屡现食品安全事件,但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政府设立了“国民生活中心”,向政府和消费者提供与国民生活有关的信息和调查结论。甚至,从中小学生开始,学校就开设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课程,从小培养民众的消费者权益意识。

  如何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如何加强行业自律,如何让消费者保持理性认知……这些课题也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共同推动与探索。

  因此,我们今年再次启动“中国食品健康七星奖”评选,并倡导建立“中国食品健康七星公约联盟”,力图弘扬食品安全最佳案例实践,鼓励食品企业风险交流,倡导最大化社会价值实践,保障食品安全,从而提高中国食品企业的整体素质。

  我们相信,当凋败的商业伦理重建,并且成为融入企业自身道德建设的DNA,食品行业的健康、安全之根也将重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