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财长会议:旧困未解又添"新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9 10:2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4月19-20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这次会议是在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因素增强、欧债危机“风暴”再度来袭以及国际油价大幅飙升的背景下召开的,正可谓旧困未解又添“新愁”。
核心议题:向IMF增资
上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是今年2月24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召开的。当时,如何解决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是那次会议关注的焦点,其中向IMF增资成为会议的核心议题。实际上,早在今年年初,IMF就曾表示,将需要新增资金6000亿美元。不过,由于去年年底以来欧洲央行先后两次推出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向当地银行体系注资约10000亿欧元,缓解了市场压力。同时,欧元区国家也建立起了“金融防火墙”,于是,IMF将下调增资目标,G20可能同意向IMF增资的规模为4000亿美元至5000亿美元,而非IMF此前寻求的6000亿至10000亿美元。新增资金将主要用于增强IMF在应对欧债危机方面的能力。
不过,尽管上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并没有在欧债危机、IMF增资援欧等核心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会议于2月26日结束时也发表了长篇联合公报,敦促欧元区国家为应对欧债危机采取更多努力,指出相应的“防火墙”机制应尽速完善,以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更好地参与到救助行动中。同时,公报呼吁,IMF份额改革应尽快落实,以确保IMF具备充足资源;欧元区则应加强防火墙建设,加快结构改革。公报同时指出,欧洲必须扩大自身应对欧债危机的救助资金规模,这是IMF增资的重要前提条件。会议还决定,将IMF增资的讨论推迟至4月底。
目前,已近4月底,关于IMF增资的讨论必定是这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首要议题。不过,针对IMF增资一事,IMF的欧元区和非欧元区成员意见不一,在西班牙、意大利国债收益率继续走高、欧债危机“风暴”再度来袭的情况下,欧洲方面欲趁机再次向各国发出求援信号,呼吁各国向IMF增资,为援助欧洲增加“弹药”;英国、日本和中国方面也考虑向IMF增资;巴西可能会同意增资,但或将推迟作出承诺,以向IMF成员国施压,要求推进管理改革;而美国和加拿大均不打算参与增资,希望以此继续向欧洲施压,要求后者增强自身防火墙。由此可以看出,IMF可能也很难从那些未受影响的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对欧洲危机应对努力感到失望的主要成员国手中筹集大量资金。不过,欧洲央行高级官员阿斯穆森却表示,扩大IMF资源能够保护世界各国,而不仅仅是欧元区国家。
三大新议题亟须众议
除了向IMF增资这一待解的核心议题之外,本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还面临着三大挑战:
一是推动IMF份额改革。目前IMF计算成员国的份额公式是在2008年开始生效的,包括四个变量:GDP占有最大的权重(50%),其中按照市场利率计算的GDP占30%,按照购买力平价折算的GDP占20%;开放性占30%权重——衡量经常项目收支总和;经常项目收入和净资本流动的变化度占15%;官方外汇储备占5%。
据IMF官方网站日前公告,基金组织理事会将启动对其份额公式的重新评估,以更好地保护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权益。重新评估的目标是,把超过6%的份额由代表性过高的成员国转移到代表性不足的成员国。通过对成员国份额比重的重新调整,中国有望成为IMF第三大成员国。金砖四国(BRIC)——巴西、中国、印度、俄罗斯将全部进入IMF份额最大的前10个成员国名单。日前,IMF总干事拉加德表示,IMF一直致力于给予代表性不足的成员国、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更多话语权。继2010年12月15日IMF理事会批准关于IMF份额和治理改革等一揽子改革之后,此次对IMF份额公式的重新评估标志着有关改革再往前迈进一步。
二是有关美联储QE3问题。尽管“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已成共识,但从目前美国就业市场的深层次问题、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疲弱以及通胀环境来看,美联储进一步采取QE3的大门并未关闭。到今年6月底,美联储“扭转操作”将到期结束,预计在此之前美联储将维持对经济形势的谨慎评估,并保持货币政策的观望态势。美联储日前发布的褐皮书延续此前表态,继续肯定美国经济复苏态势,但对未来经济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保持谨慎。
这份报告将为美联储本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货币政策例会提供重要政策依据,但并没有给出太多支持进一步量化宽松政策的线索。而一旦采取进一步刺激措施,美联储很可能选择集中购买抵押债券,使抵押贷款市场的利率维持低位,以此“定向”支持房地产市场,挽救美国经济最为疲弱的部分,同时支撑就业市场。从眼下情况看,尽管QE3仍无定论,不过,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最为关心的是,如果美联储进一步采取QE3,须采取何种协调和应对措施。
三是如何解决高油价问题。首先,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原油市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近几年来,国际石油消费缺口量一直高于每日300万桶。供给趋紧是国际油价上涨的动力之一。
其次,应关注石油价格的美元角色。近些年来,美元流动性泛滥众所周知。而过剩美元需要寻找出路,由于石油、黄金、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具有稀缺性,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于是成为了投资者青睐的对象。而这些大宗商品都以美元计价和交易,且价格联动性较高,美元贬值势必会引起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从宏观经济来看,油价高企将加剧各国的通胀预期,还将进一步推升全球物价指数,并对国内造成输入性通胀压力。而通胀预期走高将导致政策的进一步紧缩,股票市场会面临更大的系统性风险。从微观情况来看,油价是很多企业生产经营的“终极成本”,在需求不能明显提升的情况下,成本走高无疑意味着利润的下降,进而压缩企业赢利能力,制约市场运行高度。
再次,地缘政治局势为油价上涨推波助澜。4月14日,伊朗与美、英、法、俄、中、德六国的新一轮伊核问题谈判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结束,尽管双方均表示会谈积极且具建设性,但会谈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旦将来伊朗核计划引发紧张局势升级,或将导致原油供应中断甚至引发军事冲突。实际上,去年由于北非中东政治乱局,已经使油价上涨30美金。今年以来,由于伊朗核问题等已经使油价上升15%。总之,高油价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需引起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高度重视。(王勇)(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