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面貌"改革令俄军焕然一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0 07:3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3月20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2008年发轫的俄军“新面貌”军事改革已基本结束,改革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俄罗斯拥有了一支全新的军队。

  “新面貌”改革打造了俄罗斯军队适应未来联合作战要求的指挥体制,确立了符合现代战争需求的军队编制,优化了部队和军兵种结构,提高了人员待遇和军心士气,彻底扭转了苏联解体后俄军一直以来的颓势,改革可谓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俄军此轮军事改革就其着力点而言,仍然是俄罗斯立国建军后几次常态化军事改革的逻辑深入,内容不新鲜,思路也没变化,反映的正是当代世界军事发展的必然趋势。

  打造新军区,确立联战联训体制

  俄军的军区体制作为以陆军为主体、以守疆卫土为根本的军事行政区划方式已经延续上百年,大陆军体制导致三军分立,很难适应高强度现代联合作战的需求。在这种体制下,军区只管得了陆军,管不了海空军。纵观俄军在近几场局部武装冲突和大型演习中,对于组建的联合兵力集团,军区、海军、空军都指挥不了,总是由总参谋部出面组建临时司令部或临时性机构来领导联合行动,而指挥官也往往需要总部级领导坐镇居中协调,这些临时搭的班子往往具有随机性,准备常常不充分,结果无法令人满意。

  面对这种情况,俄军2004年就想仿效美军,撤销六大军区,按地域原则组建东、西、南三个地区司令部,使其拥有除战略力量外区域内所有军队的指挥权,但由于遭原军区的坚决抵制,加之俄军并不具备构建统一战场信息空间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和相应通信设备,那次改革最终不了了之。

  此轮军事改革,俄军依托原先六大军区,按东、西、中、南四个战略方向合并组建了四大新军区。新军区的建立,使俄军真正实现了类似美军的军政军令系统分离,俄三军联训联战真正从组织上得以实现。四大新军区作为联合战略司令部统一指挥辖区内陆、海、空三军部队,这实际上是冠以俄军区名的美军战区体制的翻版。

  改组完成后,作战指挥关系上,军区获得了总参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权,各军种司令部被剥离作战指挥链,专司本军种发展,更新装备,轮训人员,而部队作战指挥权则完全交付军区。

  美军为取消军种在联合指挥中的指挥职能,避免军种间的恶性竞争,自1958年推出《国防部改组法》后,直到1986年制定《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才算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体制,历时28年,其间还是借了越战失利的强劲东风才得以强力推进。而此次俄军打破长期阻碍真正实现联合的大陆军军区体制,配合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相应改革举措,其作战指挥体制调整已基本到位。

  “师—团”制改“旅—营”制,建技术密集型军队

  在编制上,俄军改革也同样毫不手软。最直接的就是“师—团”制改“旅—营”制。这一改革背后所反映出的战略判断是:军队是准备打世界大战,还是时刻战备应付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

  长期以来,俄军都在准备打二战那样的大规模战争,故绝大多数师都是基干师,这些师只保留师的架子,装备差,人员少,训练水平低,立足于战时再动员扩充,这显然与现代战争的快节奏南辕北辙。

  俄格冲突中,基干师普遍存在战备程度差,过于笨重,根本无法作为战术单位使用。还是靠俄第58集团军司令率领刚结束反恐演习的两个营战术群在8月8日冲突爆发当日驰援茨欣瓦利,才算稳定战局。等俄军到8月10日总算动员集结起6个团战术集群近万人时,战局早已分出胜负。

  故俄军要“新面貌”必然要“师改旅”,撤销架子部队。改革中,俄将全军改编成118个机动性好、战斗力强的满编常备旅。常备旅人装满编,全员全训,以具备一定自持力的合成营为基本战术单位,能不经任何动员、补充和训练直接遂行既定作战任务,这适应了现代战争快速机动、多兵种联动的要求。过去俄军一个基干师的展开至少要一个月,而现在常备旅有能力在受领任务8个小时内全员齐装向集结地域运动。

  为进一步优化陆军常备力量,俄计划将现有坦克旅、摩步旅、空降旅和山地旅打造成重型、中型和轻型三种“模块化”常备旅。针对未来可能的北极和高寒山地作战需求,还组建配备专门通用装备器材的极地摩步旅和高寒山地旅。

  配合“师改旅”,俄军还计划把1850处营区改组为潜在最紧迫战略方向上的48个军事基地,俄陆军司令信心十足地保证:俄军真正做好了给任何侵略者以应有回击的准备。

  从人员和军兵种两方面优化军队结构

  俄军建立之初,继承了苏军大部分遗产——280万军队,在俄国家经济长期行走于崩溃边缘的情况下,裁军就成为俄历次军事改革的主基调。但裁撤总有尽头,在军队规模日趋合理时,就面临着如何调整优化结构的问题了。

  对俄军这样一个曾经的庞然大物而言,所谓优化结构,其核心问题就是裁减高级军官的数量。社会学中,社会各阶层椭圆状分布结构表明稳定,而在军队中这一结构意味着效能低下,因为指挥的人多,干活的人少。

  改革前,俄军110万军队,竟有36.5万名军官,也就是说一名军官带两名士兵。故此轮俄军改革就以裁减军官为主,裁官20万,将军官总量从36.5万减至14.2万。其中将军数量从1107名减到866名,上校从1.5万人减至3114人,中校从1.93万人减至7500人,少校从近10万人减至3万人,大尉从9万减至4万,基层尉官保持在2万~3万人之间。而军队规模也相应从113万减至100万,这样就使军官比例进入世界通行的7%~20%区间内,保持在大概1∶15的水平,使将官比例达到1∶1100,形成一个比例适当的金字塔结构。

  裁官时,俄军总部机关也未得幸免,国防部中央机关人员总数由5.1万缩减至1.3万,缩减了近3/4。最为明显的是,国防部中央机关原在莫斯科有20栋大楼,如今只保留位于莫斯科市中心总参的一栋大楼。另外,政工军官从1.2万人降至1800人,国防部原教育工作总局被降格为干部总局下的方向局,只统配60名军官,负责全军人员教育工作。

  此外,鉴于空天防御的重要地位,在此轮军事改革中,俄重组国家统一空天防御系统取得重大突破。俄军建立之初,就在吸取海湾战争的经验教训基础上,1993年由叶利钦颁布《组建统一的俄联邦空天防御系统》命令,要求把防空军改组成空天防御部队。但当时的俄罗斯根本无力进行着眼于未来战争需要的真正军事改革,该命令成了一纸空文。伊万诺夫2001年任俄罗斯国防部长再启军事改革后,将空天防御司令部作为与建立地区司令部同等重要的改革方案,却因地区司令部改革的失败而殃及空天防御司令部的建立。

  但俄军政领导深知此举之重大意义,几经周折,利用美国在东欧加紧部署反导系统这一打破全球战略平衡的挑衅行为,最终在太空兵和空军空天防御战役战略司令部的基础上组建起新的独立兵种——空天防御兵。空天防御兵已于2011年12月1日正式开始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全俄每昼夜至少有3000名军官和文职人员担负战斗值班任务。

  为建立这一系统,俄军甚至不惜改变裁减军官人数的决定,额外增加7万名军官编制,使俄军官人数达到22万。俄军计划,建立该兵种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到2016年前,完全整合各战略方向空天防御作战力量,完善导弹袭击预警系统和太空监视系统,实现无线电技术部队的换装,并普遍装备末段反导能力强的S-400防空导弹;第三步是列装具备中段反导能力的S-500防空导弹系统。

  以反腐和提高待遇提振军心士气

  军事改革,无论是体制机制,还是编制结构,最后都得落实到人头上。也就是说,必须有如虹的士气和强大的吸引力,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真正稳定军队,才能达成提升战斗力的目的。

  对俄军改革而言,长期以来以裁为主,官兵朝不保夕,部队待遇虽有一定提高,但总体仍维持在低水平,提振军心士气,其难度可想而知。

  俄军这方面改革就从俄军中尽人皆知的内部腐败现象入手。在伊万诺夫离任国防部长时曾进行过一次审计,结果显示俄国防预算40%被滥用:从数字来看,国防订货支出比对印度军售收入多,但俄武装力量所获新装备数量却远少于对印武器出口量;从文件来看,实际使用的军事试验场和基地与注册的数量不符;从现场来看,试验场用地范围内竟建有高级军官的别墅。

  如何从体制机制上斩断腐败根源?税务部门出身的谢尔久科夫主要抡了三板斧:一是加强国防部中央财经监管,按专向明晰职责。先增设主管财经工作的国防部副部长,加强财经部门在拟制和落实国防预算各阶段的作用,对资金集中管理。然后将军事合作总局的财务纳入国防部财务部门,改变军队对外经济活动中决策与执行同一部门的不合理现象,并将国防部财政监察署转隶国防部财经部门,向财经部门直接负责。再解散国防部财经总局,成立三个独立处,分管计划拨款、综合和社会保障。

  二是减少中间环节,预算资金直接拨到部队,即从国防部到军兵种总司令部后,直接到最终预算接收单位,同时,减少二、三级预算接收人和分配人数量,使财经体系变得透明,可控性也更强。

  三是杜绝腐败根源,拍卖国防部闲置不动产,这些资源主要是裁军和改革后长期闲置的基地、库房,这些财富多数没有得到利用,国防部还得进行维护,其中相当一部分被国防部某些机构和官员以非正当手段利用来中饱私囊,因此,将其拍卖既可杜绝类似情形发生,也可盘活国防部资源,拍卖所得全部用于兴建新基地基础设施,改善官兵住房条件。

  光是反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军心士气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吸引留住人才,待遇是关键。自2012年1月1日起俄军军人全面上调工资。当前俄军工资水平基本恢复到苏联时期军官的工资水准,是社会平均收入的3倍,相当于北约东欧国家军人的收入水平,如军校学员达到600美元,合同制列兵能到800美元,上校旅长达到3200美元。

  工资待遇增涨幅度最大的是作为军队骨干的连级尉官和排级合同制军士,中尉工资从平均600美元涨到1700美元,排级军士工资与尉官拉平。值得强调的是,俄军此轮工资上涨,是通过裁撤20万军官、国防部系统内部开源节流的方法实现的,也就是说,涨工资没有多花国家一分钱,难怪有评论家将主持俄军此轮改革的谢尔久科夫有意无意地同美军国防部改革时的麦克纳马拉相联系。

  除工资外,俄军还着力解决长期制约改革的住房问题。俄法律规定,服役满一定年限的军官有权获得一套免费住房,而俄军裁官20万,其住房压力不小。为解决这一问题,俄军现在39个地区开工建设1000多幢住宅楼,2011年为6个小区配齐必要的基础设施,莫斯科郊外、圣彼得堡市、斯塔夫罗波尔和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及滨海地区已交付2万套住房,预计今年年底前可为排上号的军官提供住房。在大幅提高军人工资和住房待遇后,军人将恢复苏联时期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威望,军队将较之以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这对真正稳定军队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瓶颈、问题与展望

  俄军此轮军事改革号称是自彼得大帝建立俄正规军300年以来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改革毕其功于一役,解决了历次军事改革想解决但没有解决的难题。但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极为复杂繁重的任务,后续保障肯定无法及时配套。

  最为直接的问题莫过于部队已进入新体制但没有配套的新装备,这就要求加速换装。可俄军工企业由于订货长期不足,同时存在人才流失、研发制造水平整体下滑和配套设施不完备等一系列瓶颈性问题,在突然重新上马之后,必然导致问题频出:新型潜射弹道导弹“布拉瓦”屡试屡败、五代机T-50莫斯科航展期间突然着火、“格洛纳斯”系统3颗导航卫星坠落大洋。

  如果这些事故勉强能用新武器在试验期间故障再所难免来解释,而近日俄军重点批产武器——新列装部队的卡-52武装直升机坠毁事故就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了。况且,这还不是个案:2011年全年,俄军方就军品质量不合格问题向军工企业提起了7119项索赔,这直接导致2011年国防采购计划未能完成。今年俄通过了《国防采购法》,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012年国防采购计划能否完成还是未知数。在俄军大规模换装和加强训练的背景下,俄军装备发展如何找到速度和质量间的平衡点,是个不小的挑战。

  另外,改革还触痛了一些高级将领和官员的切身利益,反改革的浪潮也是一波接一波:有军事专家诟病军事改革“被委托给非专业人士来实施”,结果这些人“使军队发生混乱”,导致“大批专家离开或被排挤出军队,优秀军官流失,以及作战指挥的实际崩溃”。

  有社会团体代表批评改革忽视军人道德精神状况,瓦解了有效对士兵教育的教导员体制,认为文职官员、神甫、军士和军事警察能取而代之“荒谬至极”。

  尽管批评声音不断,但从总体上看,俄军政领导还是力挺军中改革派,保证了改革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当前,从了解的情况看,俄军通过不断推进改革,改革所产生的矛盾已基本得到解决,积攒的怨气也相应得到化解。正如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所说的,改革已基本达成目标,俄军已步入稳定发展期。俄罗斯舆论研究中心最新民调结果显示,52%的俄罗斯人对军队改革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35%的受访人表示尊重军队。

  当前,俄军的主要任务已由改革转入大规模换装和加强训练上。换装方面,总统梅德韦杰夫已确定了国防拨款直至2020年都将保持在不低于当年GDP总量2.8%、共计约22万亿卢布(约合7500亿美元)的换装计划,要求2015年新装备的比重占到30%,计划到2030年新装备比重达到70%。训练方面,主要是将训练重点向战术训练倾斜,重点提高部队实弹演习、实践作业和夜间训练的比重,推进配备新型自动化训练设备和射击激光模拟器的未来战斗训练基地建设。

  在前不久的俄总统大选中,梅普完成了国家领导人的再次换位,这预示着俄军事政策的延续性,而俄军继续保持当前的发展方向,则表明军事改革已具有不可逆性。未来俄军将进入批量更换新装备、磨合新体系、全面提高战斗力的新阶段。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责任编辑:刘潇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