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文化企业缘何扎堆寻求上市 守住红线放宽视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0 09:0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文化企业缘何扎堆寻求上市守住红线放宽视野

  对中小创意型企业来说,创业板话题的重启是他们最关心的事。目前,寻找风险投资是更实际的选择。

  

文化企业缘何扎堆寻求上市守住红线放宽视野

  安徽省芜湖艺术剧院转企改制后采取多种措施开拓市场。

  3年前,一家文化企业谋求上市还能成为新闻;如今,拒绝上市的文化企业才能成为新闻主角。无论是有心无力还是已付诸实施,“上市”正成为相当多文化企业追逐的目标。尤其是今年以来,有关部委和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文化企业上市的力度,目前仅北京市就有100多家文化企业排队等候上市。文化与资本的“联姻”本身是件好事,但如何看待这股风潮?在扎堆儿上市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冲动?

  ◎融资之外的理由

  不久前,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联合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了首期文化产业投融资实务发行上市专题研修班。令主办方意外的是,各地文化企业踊跃报名、积极提问,和前几年举办同类活动时情形大不一样。就连一向给外界“谨慎少言”印象的财务总监们,也在课上课下抓紧机会向专家讨教细节。

  记者在现场进行随机采访发现,尽管都有上市冲动,但不同的企业上市的目的差别很大。在融资之外,还有3个理由被反复提及:借力并购、规范经营、打响名气。

  在专家看来,这并不是文化企业特有的现象。中国资本市场在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在推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需要一系列审核,公众也普遍认为,能够上市的公司属于业内相对优质的企业。文化企业目前上市公司还比较少,一旦上市对企业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外部美誉度的作用更大。

  在借助资本市场实施并购、推动自身快速发展方面,专家认为文化产业赶上了好时候。中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已经进入产业整合的密集期。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必然途径之一就是产业整合与并购,并由此形成大型龙头企业。世界各国经济总量扩张后的产业集中度提高,几乎都是通过并购手段实现的,全球大型跨国公司也大都是通过并购形成的。

  近年来,我国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不仅解决了国有股、法人股不进入市场流通的问题,消除了资本市场的一大隐患,也为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平台整合资源、并购重组扫清了障碍。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企业培训中心主任何杰告诉记者一组数据: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产业并购逐年上升,2010年已占产业并购总量的30%左右。而整体上市类重组从2003年开始出现,到2010年已占据接近半壁江山。

  事实上,当前在各个行业中,借力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冲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去年以来,在陶瓷业、LED业都出现了明显的谋求上市潮。而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企业整体体量偏小、缺乏核心竞争力。即使业内领军企业领先优势也并不稳固。通过资本运作实施并购重组、拉开与竞争对手之间距离的愿望,显得更加迫切。

  ◎守住红线放宽视野

  尽管有很多相似之处,文化企业毕竟有其特殊性。2011年,在股市一片黯淡之际,文化板块却一派欣欣向荣:乐视网实现营业收入5.99亿元,营收增幅达151.22%;博纳影业净利润1820万美元,净利润增幅69.4%;宋城股份营业收入5.05亿元,增幅13.44%;天舟文化营业收入2.79亿元,增幅30.88%……

  除了大环境的影响,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徐炯伟认为,文化企业的“特殊性”也是带来亮眼成绩的重要原因。他认为,文化企业不仅具有经济属性也具有文化属性,在资本市场会受到更多的价值评判。一旦得到公众认可,其“赢利故事”的想象空间更大,更容易获得爆发式增长。

  曾担任多家文化企业上市保荐代表人的徐炯伟,反复强调“故事”的重要性。资本市场买的是预期,只要你的故事能够说服投资人相信未来发展的潜力,就能在资本市场获得成功。对文化企业来说,这个“故事”不仅要能够持续赢利,而且要符合价值评判标准。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说,“对企业来说,挣到钱就可以。但作为主管部门,推动企业上市的目标是为了以产业壮事业,最终是希望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而不仅仅是多几个经济实力强的文化企业”。正是由于对这方面思想准备不足,一些文化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和上市之后遭遇了困难。

  文化企业受到的责难常常集中在两个方面:赢利方式是否符合道德评判?能否保持文化类主业的主导地位?但要达到这两个要求实属不易。国有文化企业都是转企改制而来,对市场十分陌生,普遍缺乏明确的赢利模式。民营文化企业也处在发展初期,规模小、不规范等现象大量存在。体制机制方面的遗留问题,也使文化企业能够预期回报的投资领域十分有限。以出版为例,尽管政策上鼓励跨区域、跨行业兼并重组,但行政壁垒、条块分隔等情况的实际存在使并购行为困难重重。部分文化企业甚至在上市之后找不到合适项目,陷入有钱花不出去的窘境。

  专家认为,现阶段文化企业与资本的联姻还处在互相试探阶段。从产业发展全局来看,当前文化企业有普遍的上市冲动是件好事,至少可以推动双方的相互了解,有助于企业开阔思路,寻求更好更快的发展途径。更何况,谋求上市并不等于能够上市。今年以来,上市申报预披露制度的改革已经发出明确的信号,今明两年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在特殊性,都在提醒寻求上市的文化企业,或许最重要的不是顺利上市,而是想清楚为什么上市,以及是否有能力承担公众期待的回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