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建设文化强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0 09:5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编者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其中之一。文化自觉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本期《经济大讲堂》特邀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有关专家学者撰文,对文化自觉的要义、如何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进行了深入阐述。

  ①在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中升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境界

  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它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觉不仅关系文化自身的繁荣兴盛,而且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首先需要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不断深化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文化铭刻着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寄托着一个民族的共同追求,因此,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和纽带,是引领国家和民族前进的旗帜和号角,是民族生存发展、国家繁荣兴盛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文化作为历史文明的积淀,作为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体现了人类发展更深层次、更高境界的追求,因此,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文明进步的标识;文化是人类精神上的内在需求、普遍需求、终生相伴的需求,人们不仅需要通过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教益,也需要通过文化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因此,文化是民生幸福的要义、是美好生活的保障;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持久、难以替代的竞争优势,因此,文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的有力支撑。新形势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加快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推进、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同时,更好地用文化温润心灵、舒缓压力、涵养人生,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顺应经济文化化的新趋势,推动文化与经济相融合,努力创造当代中国更为强大的竞争优势。

  ②在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科学化水平

  文化发展有自身的规律。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是对文化地位作用有深刻认识,更是对其规律的准确把握。有了这样的文化自觉,我们就能够把满腔热情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更加主动、更加科学、更加高效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展开的,不可能超越历史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推进文化建设,必须科学把握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准历史的方位和坐标,充分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识现阶段我国文化构成和状况的复杂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战略。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是多元一体、多样共生的,但其中总有一种占据主导地位、起着支配作用。推进文化建设,必须科学把握文化构成的多样性特点,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统一,不断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积淀的过程。推进文化建设,必须科学把握文化建设的长期性特点,既要有紧迫感,也要看到长期性,坚持做到重在建设,持之以恒,决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更不能用暴风骤雨、搞运动的方式来进行。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并在领导文化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很多宝贵经验。比如,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正确认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正确认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全面繁荣;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创新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正确认识和处理发挥政府作用与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努力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坚持对外开放,努力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积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格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正确认识和处理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通过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确保文化健康有序发展;正确认识文化与科技的关系,把运用高新技术作为推动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的新引擎;正确处理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性与培养造就大批新型文化人才的关系,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保障。以上这些方面的重要认识和宝贵经验,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要自觉遵循这些客观规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③在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中创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辉煌成就

  责任源于自觉,行动体现自觉。高度的文化自觉,要求我们以强烈的文化担当,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不断创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业绩。

  我们党作为一个有着崇高追求、肩负历史使命的政党,必须切实承担起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责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文化日趋活跃,一元与多样、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本土与外来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必须更加自觉地立于文化的潮头、担当文化的先锋,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构筑精神文化高地。我国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展开,外来文化大量涌入,这既给我们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带来机遇,也给我们的民族文化带来挑战,必须以对民族、对历史、对后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把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好地用民族优秀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激发民族创造力、铸造民族凝聚力,建设好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文化建设最重要的着眼点应当是人,是人的精神的丰富、需求的满足,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必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责任,让人民群众在文化沐浴中生活得更加幸福。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必须居安思危,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加快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拓展我们的战略利益。

  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是我们党的文化担当,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描绘了我国文化繁荣发展的“路线图”和宏伟蓝图,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文化自觉,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肩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重任。要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生动形象地表现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兴国之魂、传承文化精髓、礼赞高尚情操,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大众情怀,多到基层、到一线去,走进生活深处、走进人民心中,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继承发扬前人的文化创造,吸收借鉴国外有益文化成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新的文化创造。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文以载道,讲品位、讲格调、讲境界,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让美好的道德与情感成为人们的精神营养。

  (执笔:赵周贤 刘光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