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法报文章:中国转型须推进"四个新现代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0 10:0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法国《世界报》4月17日文章】题:中国的四个新现代化(作者经济学家尼古拉·巴韦尔茨)

  在经历了辉煌的30年之后,当今的中国在对外领域无比强大,而对内则十分脆弱。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5%,人均年收入由过去的两三百美元提高到了数千美元。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6亿人摆脱了贫困状态。所有与21世纪未来有关的重大谈判,中国都是各方所绕不开的合作伙伴,而且中国已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自己的否决权。

  中国正迎来一个必须面对现实的时期,要么回归过去的民族主义时期,国家恢复对经济和社会的控制;要么开始对自身模式进行转型,像上世纪70年代一样,开始一场四个现代化的进程。

  首先是发展模式的现代化。靠出口和廉价工厂拉动增长的模式应当结束。未来的生产必须建立在高附加值的基础之上,以应对工资成本的提高。中国房地产投机泡沫以及过度投资的问题随时可能引爆,而银行也很可能被不良资产所拖累。更为关键的是,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与高质量、创新型以及环保型的发展模式似乎越来越难以兼容。总之,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离不开经济结构的自由化,而这将意味着国家和党要减少控制。

  第二场革命与中国的社会有关。中国的社会将变得更具活力、多元化与复杂化,而且随着接受过教育、生活在城市、具有开放眼光的中产阶级的兴起,他们将越来越难以接受腐败。如果不进行改革,尤其是法治国家的建设得不到加强,未来可能出现新的对抗。

  第三场是政治革命。未来发展所必不可缺的竞争与开放势必会进入政治领域。

  最后一场革命体现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上。中国再也不能以发展中国家自居,继续拒绝承担领导责任。在捍卫自身的国家利益的同时,它还应当在维护世界体制稳定方面发挥作用。在对发达国家的错误以及美国的过分行为提出批评的同时,它还应当分享责任并为维持全球经济的开放埋单其中处于第一位的便是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和国际化。

  当前这场有关中国何去何从的大讨论不仅对中国人民以及中国的未来有着关键作用,而且也将关系到各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相互携手,共同应对国际机制的风险。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实行的渐进式调整模式不同,今天的中国面临着要么大跃进、要么大倒退的局面。过去30年来,经济增长和民族主义一直是共产党的盟友。今后,经济和政治自由化将成为中国奇迹能否续写的关键。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