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梁振英速写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2 05:41 来源: 经济日报

  1954年,梁振英出生于一个警察家庭。父亲在山顶和礼宾府当差,以每月300元的薪水养一家5口。当时所住的警察宿舍,等父亲退休后也要搬出。为了将来能有居住之所,家里决定去附近的胶花厂领胶花和玩具物料回家加工挣钱,梁振英三兄妹都要帮忙。当时梁振英9岁,常常背着几十斤重的材料往返家里与工厂。做胶花的日子结束时,“母亲将送花的最后一个袋子放入箱子收藏起来,说是要留给孙子”。母亲的不畏艰辛、自食其力多年后仍激励着他:“我走向今日宣布参选的每一步,都有如我妈妈走过的路,标志我对理想的追求。”

  梁振英的人生经历,令他对香港社会下层有切肤的体会,也培育了他的亲民情结。担任公职期间,他常常探访社会各阶层的市民,用自己的努力让市民看到生活的希望——“只要有一张椅,只要你肯讲,我就肯听。”

  1974年,梁振英赴英国留学,父母用了“红簿仔”(即银行存款本)的积蓄,姐姐卖了嫁妆,才为他筹足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3年多时间里,他靠半工半读维持生活。为了节省车费,梁振英每天上学放学靠两条腿走10多公里的路。1977年,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梁振英从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回港,自此开始了香港社会的打拼生涯。1988年,34岁的梁振英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梁振英的坚毅果敢、不屈奋斗成为香港年轻人的榜样。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