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内外专家:全球须共同应对和关注食品安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3 16:1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讯(记者 王城)“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须共同关注和应对。” 4月19-20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联手主办的“2012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期间,与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达成的共识。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潘蓓蕾教授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食品安全已经不再是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都会给全球的食品生产与食品贸易带来影响,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而科学技术必将承担重要使命。”

  潘蓓蕾表示,2011年,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7.8 万亿元,同比增长31.6%,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的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趋于稳定,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日益提升。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制约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许多影响因素,在短期内难以全部化解,中国的食品安全还要走很长的路,全国的食品工业及科技界人士仍需持续努力,以迎接挑战。

  IUFoST国际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学院教授Theodore P. Labuza博士指出,美国的食品安全仍面临严峻挑战,针对一些潜在的有害物的允许量的研究、包装材料的安全性、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等问题,如何更好地开展事件发生前的食品安全监管等,都必须开展更多的研究。

  全球著名的食品反恐专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Ted Labuza教授则从美国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案例出发,分析美国当前所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他再三强调,“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全球均如此,我们只能长期应对”。

  美国佐治亚大学Michael P Doyle教授指出,全球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复杂且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挑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使食品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以生产出更安全的产品;消费者对于生吃食物以及只经过最低热处理食物的愿望不断增强,因此患有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也在随之加大,需要进一步关注该领域。同时,他特别提醒,社会网络在传播食品安全信息以及可损害公众健康的错误信息方面颇具影响力,应予充分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陈君石研究员则从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认识的层面出发,解读食品安全的真相和误区。他指出,自《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中国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消费者却较普遍地认为: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他认为造成消费者这种“感知”的原因有5点,其中包括消费者要求“零风险”,而初级农产品与食品生产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出现问题在所难免;政府风险交流力度弱,新闻报道鱼龙混杂,虚假和夸大的报道误导消费者等。要改变这种“信息不对称”,必须加强全社会参与的风险交流。

  “应以科学精神维护食品安全的国家形象。”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则从科技界的视角来诠释食品安全。她指出,自“三聚氰胺”事件以来,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深刻地警醒并改变了中国食品科技界、企业界。今年是我国的《食品安全法》颁布第3年,尽管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在有效提升中,但“食品工业的基数大,触点多,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与显示度高,风险交流缺失”等五大挑战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化解。因此,应以科学的观点,设立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合理期待值;应抑恶与扬善并举,还原科学的真实,以科学的精神来维护我国食品安全的国家形象。她同时提出应强化风险交流,加大公众科普,减少百姓的恐慌,才能逐渐化解中国的食品安全困境。

  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主席Geoffrey Campbell-Platt教授从全球的角度出发,阐述食品安全问题解决过程中科学的必要性,强调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食品的科学,更需要社会学的科学认知。食品安全有时会与食品政治相关联,应以更宽的视角从战略高度研究解决。

  (责任编辑:张欣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