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试射卫星屡遭失败 外媒称其“业余水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3 18:2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从20世纪80年代起,朝鲜即开始研究用运载火箭发射卫星。本次卫星发射是朝鲜第三次尝试将本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卫星送入太空。从技术上看,从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到远程导弹只有一步之遥。但朝鲜的科技基础薄弱,没有强大的工业支撑和财力支持,缺乏空间技术和导弹研究的领军人物,这是屡屡失败的主因
西海卫星发射场又称东仓里导弹基地,距离中朝边境只有不到50公里。该基地始建于2000年初,规模是朝鲜东北部咸镜北道舞水端里发射场的两倍。2009年朝鲜曾在这里进行了第二次卫星发射。
4月8日,朝鲜罕见地邀请70多名外国记者乘专列来到西海卫星发射场。据朝鲜官员说,这是金正恩将军特意安排的。
“我们来到了神秘的发射场,在朝方安排下,参观了可以参观的,我能感受到他们竭力在推销自己的能力和透明度。”《纽约时报》记者拉布兰说,“对导弹与核力量的掌控,是金正恩成为无可争议的国家领导人的关键性标志。而朝鲜在此番发射前后表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开放透明,则让外界颇感新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相关人士不久前访问了朝鲜,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与向媒体公布情况不同,和我们接触的朝鲜军方人员绝口不谈发射卫星的事情,显示出刻意的回避。”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4月13日报道,朝鲜于当天7时38分55秒(北京时间6时38分55秒)从西海卫星发射场发射了“光明星3号”,但这颗地球观测卫星没有进入预定轨道。“朝鲜科学家、技术人员和专家正在分析卫星发射失败的原因。”朝鲜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的声音依然洪亮。
“太空开发五年计划”
在发射前三天,朝鲜《劳动新闻》上刊登了金日成大学教授高永海撰写的文章《我们将这样征服太空》,“我们选择了一条安全的飞行轨道,这样一来运载火箭飞行过程中产生的碎片将不会对任何一个邻国产生影响。这意味着我们解决了将卫星送入轨道过程中会出现的最棘手科技难题。不管我们朝哪个方向发射卫星,我们都能够将它们准确送入轨道。”
“作为负责人,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发射前夕,一名外国记者向朝鲜宇宙空间技术委员会宇宙开发局副局长、发言人刘金哲提问。
“最高司令官金正恩同志多次指示,必须成功发射卫星,我们誓死贯彻这一指示。紧张还是有的,但无论如何要成功。”他表示,朝鲜今后将按照“五年计划”,研发能力更强的地球观测卫星和同步卫星,提高控制和观测能力,并研制开发大型运载火箭。
《中国新闻周刊》联系了朝鲜驻华使馆,他们没有对此次发射及“五年计划”做出回应。
但4月16日,旅日朝鲜人总联合会机关报《朝鲜新报》却披露了朝鲜的“五年计划”。报道称,“光明星3号”的发射正是朝鲜“太空开发五年计划”的第一步。《朝鲜新报》被视为朝鲜政府的喉舌,平壤往往通过该报透露一些敏感事件。
《朝鲜新报》在题为《朝鲜的太空计划将持续前行》的文章中表示,朝鲜从2012年开始实施“五年计划”,以推动经济增长。报道援引朝鲜太空技术委员会负责人的话说,朝鲜将在未来5年着手第二阶段工作,即开发静止轨道卫星,还将研制比“银河3号”更大的大型运载火箭。但报道对“五年计划”和大型火箭开发计划并无具体说明。
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向金日成诞辰100周年献礼,是金正日的遗训。平壤卫星控制综合指挥所所长白昌浩也曾对媒体表示,朝鲜有长远空间开发规划和180万科技工作者,并具备宇宙开发所必需的条件,一定要开发宇宙空间。
“火箭三人帮”安然无恙
然而,耗资8.5亿美元的这次发射还是失败了。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卫星在发射前2分钟侦测到火箭发射架打开并通知了韩国。韩联社说,火箭在发射1到2分钟后解体,其中第一节推进器分裂成17块,第二、三级火箭分裂成3块。美国北美防空司令部则声称,朝鲜发射的实际是“大浦洞2号”导弹,第一级推进装置在首尔以西大约165公里处坠入大海。
4月15日,在平壤金日成广场举行的阅兵式上,在金正恩身边,“火箭三人帮”——劳动党负责军需的秘书朴道春、党机械工业部部长朱奎昌和第二经济委员会(军需经济)委员长白世凤,都身着白色军装,看上去摆脱了火箭发射失败的责任。韩国专家曾预测他们会因发射失败而引咎辞职。
主席台上,金正恩右侧,身穿白色军装的军方高层人士站成一排,左侧则是身着黑色套装的劳动党和政府高官。朴道春、朱奎昌和白世凤在2月16日金正日生日这天,被分别授予人民军大将和上将称号。
朴道春2010年9月就任劳动党负责军需秘书。此前,他担任慈江道劳动党责任秘书,为朝鲜军需工业的发展做出极大贡献。
朱奎昌多年来担任劳动党军需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在发展军需工业领域发挥重大作用,2010年9月晋升为党机械工业部长。2010年联合国安理会发布对朝制裁的第1874号决议案时,他被列入欧盟和美国个人制裁名单。
白世凤也是与朝鲜火箭和导弹开发息息相关的人物。他长期领衔的第二经济委员会是劳动党下属机关,总管朝鲜核武器和导弹等军事装备开发和出口业务。白世凤也被列入欧盟2010年1月发布的禁止旅欧人士13人名单。
重臣安然无恙,更出人意料的是朝鲜破天荒公开承认卫星发射失败。韩国朝鲜研究大学教授杨武仁认为,这表明金正恩的执政风格更具有透明性,朝鲜希望以此来证明,这次发射的确实是用于和平目的的卫星,而不是导弹。
“承认失败,并不一定是判断金正恩执政透明的信号。”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研究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但多年来,在“导弹还是卫星”的迷雾下,国际社会越来越担心朝鲜的军事发展。
(责任编辑:林秀敏)
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就认定“银河3号”是“银河2号”火箭的改进型,如果加装弹头,就能成为射程达6000至10000公里的远程弹道导弹。
也有媒体援引西方专家的观点称,朝鲜并不真正关心“光明星3号”卫星,他们更看重的是“银河3号”火箭,因为火箭技术很容易转换成远程导弹技术。朝鲜通过火箭发射逐步掌握涵盖日韩及整个亚洲的导弹发射技术,甚至可能打到美国西海岸。
“朝鲜根本就不管火箭的精度问题。”环球安全网站的董事约翰·派克说,“他们的想法大概就是只要能打到洛杉矶就行了。”
朝方对此予以驳斥。刘金哲承认用于发射卫星和弹道导弹的火箭有相似处,但声称发射弹道导弹需要为火箭加注固体燃料,而发射“光明星3号”加注的是液态燃料。他说,如果是弹道导弹试验,需要装载大量有效载荷,“我们的卫星重100公斤,对一件武器而言,100公斤载荷没什么用。”
中国军事专家宋晓军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炒作“朝鲜射导弹”并不新鲜,未免太政治化了,“但从技术上看,从卫星(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到远程导弹只有一步之遥。”
“跨越式发展”还是“业余水平”
美国国务院前情报官格雷格·蒂尔曼推断,当天发射出现的故障表明,火箭发射人员没能完全掌握多级火箭控制技术。
从20世纪80年代起,朝鲜即开始研究用运载火箭发射卫星。本次卫星发射是朝鲜第三次尝试将本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卫星送入太空。
1998年8月31日,朝鲜东北部咸镜北道舞水端里发射场,由一枚多级运载火箭发射了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光明星1号”。
美韩等国确认朝鲜发射的是一颗人造卫星,但认定卫星没有进入轨道,运载火箭第三级固体火箭发生爆炸,连同卫星坠入日本东北方向约580公里的太平洋中。
舞水端里,临近日本海,日本统治时期被称作“大浦洞”,因此这里曾发射的朝鲜火箭被西方国家称为“大浦洞1号”“大浦洞2号”导弹。
朝鲜对外声称“光明星1号”是一颗“以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目的的科学试验卫星”,但外界对其具体性能知之甚少。当年9月4日,朝鲜宣布卫星发射成功。它在入轨后播放歌颂金日成和金正日的歌曲,并发出“自主朝鲜”的莫尔斯电码。
多年来,朝鲜一直以团体操演出和发行邮票等方式纪念这一成就。但西方观察家认为,“光明星1号”只是“初级通讯卫星”,技术水平相当于美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发射的卫星,没有实质作用,只是解决朝鲜卫星有无的问题。
发射所使用的“白头山-1号”运载火箭被西方称为“大浦洞1号”导弹,重32吨,长度25米,直径1.8米,射程可达2500公里。
2006年10月9日,朝鲜在舞水端里“悍然实施核试验”,国际社会震怒。
三年后的4月5日,朝鲜在西海卫星发射场利用“银河2号”三级运载火箭发射“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卫星搭载了必要的测试设备和通信设备。
朝鲜《劳动新闻》在当月6日的头版头条刊登消息称,“光明星2号”卫星成功进入轨道,并在太空传送“金日成将军之歌”和“金正日将军之歌”,播送频率为470兆赫,可在UHF波段上进行中继通信。
“银河2号”运载火箭被西方称为“大浦洞2号”导弹。
美国称没有发现任何物件进入太空,认为此次发射仍出现第三级发动机故障,第一级和第二级分别在距发射场650公里的东海和3600公里的太平洋海域坠落。卫星则在距离发射场3850公里外坠落。韩国、日本、英国也做出发射失败的判断。俄罗斯则确认朝鲜发射的是近地轨道人造卫星的事实。
分析人士认为,朝鲜一直试图掌握卫星入轨技术,但目前看来,该国尚未找到其中的诀窍。第三次失败也并不令人惊讶。
“看媒体的报道,这次‘银河3号’火箭在第一级就出现故障了,还不如2009年那次发射。朝鲜还是没有完全掌握运载火箭的技术。”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研究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朝鲜就向苏联学习空间技术,也引进飞毛腿导弹来专门研究,“但朝鲜整个国家的科技基础薄弱,没有强大的工业支撑和财力支持,缺乏像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那样的空间技术和导弹研究的领军人物,对外也没有交流。这是屡屡失败的主因。”
也有媒体报道说,朝鲜没有与国际社会展开卫星发射的合作,也导致无法攻克技术瓶颈。挪威和瑞典都有卫星在“光明星3号”卫星相似轨道上运行,但朝鲜至今没有向这些国家提出卫星跟踪服务的意愿。也就是说,按照朝鲜现有能力,即便“光明星3”号上天入轨,朝鲜在大部分时间里也不会知道卫星在做什么。
“入轨问题都没有解决,更复杂的在轨运行控制就更是障碍了。”美国《时代》网站一篇文章嘲笑朝鲜卫星技术勉强达到“业余爱好者”水准。
日本九州大学教授八坂哲雄在谈及发射失败原因时也指出,朝鲜火箭飞行一分多钟后落入海洋,说明第一级推进器附近出现故障,火箭可能是因此爆炸;第二种可能,由于火箭偏离预定轨道,朝方自行下达了自爆指令。
“我觉得还是发射准备不足导致出现了问题。失败最大的可能性是在‘加注燃料’到‘发射’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燃料泄漏。出了这个问题,要么立即发射,要么把燃料完全倾泻干净,但后者危险性更大,所以朝鲜选择了提前发射。”宋晓军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
不过,宋晓军还是认为,经过了十年多探索,朝鲜发射卫星的水平应该算“跨越式发展”。“发展卫星技术,从不会到会,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比如美国,它是从1957年到1958年,发射了12次,3次成功,9次失败。2009年朝鲜第二次发射的水平跟美国1958年发射探索者的水平差不多,可以说,第二次发卫星在运载火箭方面,是部分地成功了。”
美联社一篇报道同样指出,即便在技术发达国家,类似“失败”也不少见。2009年,韩国首次在本土发射自制运载火箭“罗老”号,点火虽然成功,整流罩分离异常导致火箭升空后没能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0个月后,“罗老”号再次发射,原计划把一颗气象观测卫星送入轨道,但火箭点火137秒后在空中爆炸。
一致谴责朝鲜
尽管发射失败,国际社会对于朝鲜发射卫星依然反应强烈。
4月16日,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一致通过声明,强烈谴责朝鲜的“射星行为”,称其“严重违背”联合国第1718和第1874号决议,引发亚洲地区严重的安全担忧。安理会于2006年和2009年分别通过第1718号和第1874号决议,要求朝鲜不再进行任何核试验或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
声明指出,要在对制裁朝鲜的名单上加入新的“机构和项目”,责成制裁朝鲜委员会根据国际准则修订受制裁的个人、公司和机构的名单。安理会要求朝鲜停止任何“使用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射,中止“所有与弹道导弹项目有关的活动”,遵守“暂停导弹发射”的承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这份声明是各方反复磋商的结果,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射星当日也发表声明,“深表遗憾”。
朝鲜官方宣布火箭未能把卫星送入轨道后,韩美海军舰艇纷纷出动,在火箭残骸可能坠落的海域巡游,试图打捞残片。按美联社的说法,韩美努力捕捉发射活动中的关键数据,以评估朝鲜研发弹道导弹的能力。
为了应对朝鲜发射卫星,日本更是大动干戈:之前专门在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设立对策室,也早早完成了“爱国者3”型导弹的全国部署,还在冲绳县石垣岛和宫古岛安排了80人组成的防核生化部队。
“从核试验到发射卫星,这么多年来,在政府主导和舆论宣传下,普通日本民众对朝鲜是充满恐惧的。”日本NHK记者佐藤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据日本《读卖新闻》最新报道,朝鲜对此作出回应,决定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对其核设施进行核查。
与国际社会的谴责和担忧相比,朝鲜民众对政府发射卫星失败的反应,充满理解和支持。
大学生金顾真告诉美联社记者,他并不特别失望,“谁都知道,发射有风险,失败总难免。无论美国还是其他国家,在建设太空项目时也会失败,为什么我们不能?”
“如果发射与之前一样的卫星,我们一定成功。这次失败,是因为我们想发射更先进的卫星。我深信失败是进步的基础。”
4月14日在平壤召开的纪念金日成诞辰100周年“中央报告大会”上,朝鲜第一次同意了外国记者采访人民军与会代表。这是面对西方记者的镜头,一位朝鲜军人的表态。
4月16日晚间,《中国新闻周刊》通过韩联社获悉,韩国海军对朝鲜火箭残骸的搜索一无所获,于17日下午5时结束。军方表示,坠落区域比预想的要广泛,海深七八十米,海水相当浑浊,碎片难以识别。
与此同时,韩国《中央日报》援引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罗老”号发射促进团团长赵光来的话说,朝鲜有可能一年内再次发射火箭。(陈君)
(责任编辑:林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