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奇和洞挖掘前险些被炸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4 05:50 来源: 东南快报

  □本报记者刘晓霞/文李剑准/图

  今年4月13日以高票数拿下“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福建漳平奇和洞遗址项目(详见本报4月14日A12版),在找出第一块化石前,离被炸毁只有一步之遥。近日,回忆起奇和洞那段如同电影情节的考古经历,福建博物院自然馆副馆长范雪春仍唏嘘不已。

  这个埋藏着一万多年前古人类头骨的洞穴,位于福建省龙岩漳平市象湖镇的一个小乡村。所在的山头是一座优质石灰石矿山,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出售为当地水泥厂的配套项目,开始炸山取石。

  2008年的文物普查中,在洞穴里无意中发现的一块化石,将奇和洞的身份迅速转换为“古人类生活遗址”,隔日就下发一纸“停止炸山”通知。而在此两个月之前,这个山头刚刚完成耗时2年的资源整顿,矿主挖好炮眼,准备炸山。

  炮声包围的洞穴惊现化石

  奇和洞考古项目的启动,源于2008年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当时龙岩市为第三次文物普查列了三个专题,其中有一个专题是“古人类洞穴调查”,内容是对全市境内石灰质洞穴进行调查,寻找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

  一开始龙岩方面邀请了外省的一支考古队来做调查,走遍了大大小小几个洞穴,连一块化石都没有找到。不甘心之下,他们找来了范雪春。

  临危受命,范雪春带领着当地博物馆的文物工作者,爬山看洞穴。但令人失望的是,看完了赤水、岭兜等地的洞穴,还是一无所获。

  最后一站,他们要去奇和洞。奇和洞位于漳平市象湖镇灶头村奇和山上,当地人叫它“蝙蝠山”,早些年洞里倒挂着很多蝙蝠,而且钟乳石遍布。

  2008年12月18日下午,刚一下车,范雪春就为眼前的景象所吸引:洞穴前有溪水潺潺而过,洞口像一个张开的船帆。几乎没有犹豫,他告诉大家:“这个洞有希望,好好找。”

  回忆当初,范雪春说当日不是妄下推断,“这个地方的地理环境跟三明万寿岩很像,那里发现了福建地区最早的人类生活痕迹。”

  就在范雪春准备踏入洞口前,一声沉闷的炮响传来,眼前的奇和山像只大猫匍匐似的,也跟着颤抖了一把。博物馆人员告知,这是一座矿山,有人在炸山取石。

  冒着石头坠落的危险,范雪春一行人打着手电进洞了。目标很明确:找出任何一项跟古人类生活有关的实物证据。

  幸运女神这一次没有抛弃他们。漳平市博物馆副馆长黄大义,在其中一个支洞里摸到一块表面光滑的“石头”。

  “这是一颗中华犀臼齿化石,距今至少10万年。”“石头”递到范雪春手里时,就被一眼认出。

  期盼久矣的东西终于出现了,所有人都为之振奋。但同时沉闷的炮声再次响起……

  当日一份报告就由漳平市文体局上报到龙岩市文化与出版局,随后上报龙岩市政府,报告的重点是:停止开山炸石!

  17年前老支书曾冒死保洞穴

  范雪春老师不知道的是,他并不是第一个要保住这座山的人。先行者叫做陈金土,当地村民,今年65岁。17年后,陈金土回忆起1996年那场他亲自策划的“运动”,更多了几分自豪。

  他说,1995年,作为招商引资项目,村里要办一座“兴建水泥厂”,奇和山因为属于石灰石矿石,作为配套项目供水泥厂使用。水泥厂的老板是从福清来的一对夫妇,女的叫林述英。

  他说,水泥厂一建起来就要炸山,村里人都不愿意。因为奇石山上原本有一大一小两个洞。其中大的那个洞里钟乳石遍布,很是漂亮。相传宋朝杨家将杨文广曾到这里征剿南蛮。至今洞内还有一处石刻,刻着“东明岩杨文广”的石刻。同时,村里人信仰的“仙母娘娘”也供奉在这。

  当时陈金土当村支书,因此带着100多个村民去把他们的工具拿走,企图以此抵抗。但村民的希望很快就落空了,拿走的工具被当地公安机关归还给林述英夫妇,陈金土还被公开批评。

  炸山,势在必行。随后,林述英他们开始在大洞里挖了炮眼。千钧一发之际,陈金土拿出2万元,在还没被炸的小洞里砌起了简陋的砖墙,要把这个洞改造成卡拉OK录像厅,然后申请“特种行业许可证”,试图以此阻止炸山。

  证件还没批下来前,他带着妻女,从家里搬了出来,住进了每天被爆炸声包围的洞穴里。他回忆,每天中午11时许,准时炸山,这个时候他就躲进被窝里,拿被子包着头。隔壁一声巨大的轰鸣,他所住的小砖房就会落下一层灰。

  当时的陈金土并不知道,他保下来的不仅是村民心中的信仰归宿,更是福建老祖宗最后的安息地、全世界范围寻找久矣的具备旧石器时期过渡到新石器时期的考古遗址现场。

  8个矿主停工快速展开考古

  2008年12月19日,发现化石的第二天,漳平市政府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停止开山炸石。奇和山上的8个矿主集体停工,奇和洞暂时无虞。

  得到停工通知时林述英还不知道“考古”是什么意思,她想的是:借钱投资了百来万的矿洞,是不是要完了?

  与此同时,漳平市有史以来第一次考古工作,正以最快的速度做着挖掘前的准备。2009年1月,由龙岩市文化与出版局纪检组组长李史明任项目组长,聘请范雪春担任领队,准备开始考古挖掘工作。

  为了挖掘经费问题,龙岩市文化与出版局联合漳平市文体局、漳平国土局找来奇和山上的8个矿主,开了协调会。

  根据会议记录显示,他们向矿主们强调了保护考古现场的重要性,同时允许禁采区外的矿主恢复开采。只有林述英的矿洞因为离考古现场太近,继续被停工。

  会议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宣布考古经费由矿主承担。当时他们向矿主提出,考古经费暂定为12万元,必须在3月12日前先凑齐6万元左右启动资金。

  听到这一决定,其他矿主表示,要进行考古的地方属于林述英的矿洞,费用应该由林述英一人承担。她当场表示,自己无力承担这笔费用。最后,挖掘经费由李组长向上级打报告,申请了10万元,第一期考古工作开始。

  谁都没有料到的是,此后的一大段时间里,对考古怀着停工诅咒的林述英竟然与希冀挖掘出更多“宝贝”的范雪春老师成了“朋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