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重庆小微企业政策遭遇“肠梗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4 11:48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白勇

  重庆长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宗文化"),是去年10月创办的一家微型企业。全公司只有4个人,都是大学生毕业后的创业者。总经理牟莹,在创意产业行业摸爬滚打数年后,从上海返回家乡重庆创业。

  立足于"入乡随俗"

  市场营销策划、企业管理咨询、商务信息咨询、计算机平面设计、会议及展览服务……所有这些大大小小通过"智力"完成的工作,或可称之为"创意"。牟莹带着3名年轻大学毕业生,而今干的就是"创意"。

  曾经学市场营销的牟莹,毕业后的数年内,几经辗转,就职于多家咨询服务及广告传媒企业。终于,按奈不住创业的冲动,纠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从上海回到重庆准备大干一场。

  "北上广"三地是中国公认的创意行业高地。牟莹拟组建的队伍中,自己来自于上海,曾经参与过为大型跨国公司和全球知名品牌的创意策划和与市场推广,有着非常成功的实战经验。团队中的其他合作者,也都是来自于北京或者广州,有着类似工作经历的同学,可以说完全是强强结合。

  按照牟莹的设想,这样一个队伍,回到重庆应当游刃有余。但是现实与愿望相去甚远,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正式注册企业,便因为"无处着手"业务而各奔东西。

  牟莹后来总结说,他们当时的"构架"很好,设想也很好,起点很高,但是在重庆有点"水土不服",好在企业还没有正式建立运行,不仅没有造成什么损失,还为现在创办微型企业提供了经验。

  牟莹所指的"水土不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创业者心理素质与现实不相匹配。他们的团队都来自于"北上广",曾经干过的都是大策划、大项目,落脚重庆之后,突然发现自己被悬在空中落不了地,普遍有一种失落感;二是行业的领先信息和一些先进理念,不知如何与重庆本土对接,团队普遍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三是重庆本土对一些行业先进理念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四是团队本身还缺乏创业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经营,不论什么业务单子都接,无论赚钱与否都干,本着做口碑做影响的原则行事,结果辛苦半年,没有收获,这个团队不得不解散。

  牟莹最后总结出,精英团队不能与一般的广告传媒公司去拼价格战,而必须追求高附加值,充分体现自身的优势所在。

  关键是做好"构架"

  牟莹设计的"长宗文化",从构架上看由三部分构成一个整体,目前运行效果还不错。

  一是继续借鉴"北上广"的行业先进理念,通过业务合作和人脉关系,一旦发现重庆有对应的项目,就立即学习借用其先进的运作模式,包括重庆的项目如果需要这些精英团队帮助,他们可以亲临重庆进行辅助实施。

  二是构建好现有执行团队,包括战略构架、业务接洽、项目执行、内容制作等等,每个人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人人一专多能,步调一致,形成合力。

  三是专家后援。长宗文化目前把自身的业务范围压得比较窄,主要涉足三块领域,包括养老、旅游和餐饮。

  长宗文化将重庆这三个行业的知名专家"一网打尽",统统纳入其专家顾问团队,行业的各种资源以及业务信息、发展趋势,尽收眼底,乃至于这些专家还参与长宗文化的具体项目实施,增加了长宗文化客户服务的含金量。

  牟莹认为,无论企业大小,哪怕类似于长宗文化这样的微型企业,首先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构架",然后才谈得上通过艰苦努力得到收获。这一点,至关重要。

  政策落实并不到位

  长宗文化的创办,也得益于重庆市政府大力支持微企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体现为创业培训、注册资本金补贴、微企无抵押专项小额贷款、税收减免等等。但是微企在创办过程中,也非全部能享受上述政策。具体执行环节,仍有不少的"肠梗阻"。

  牟莹说,按照政策,长宗文化已经申请享受政府的注册资本金补贴,计划可以得到4万元人民币,但长宗文化正式创立半年,至今没有拿到这笔钱,原因是相关部门又规定,这笔补贴款必须要在自有的资本金使用完后,才能申请拨付。

  据重庆市工商联创意产业商会微企分会的一些微企会员反映,微企想要拿到政府的注册资本金补贴普遍不易,手续繁琐,前置条件太多。微企还反映申领注册资本金补贴遇到办事效率低的问题,有一家微企跑了七、八次才申领到手,感到很累。专门针对微企的无抵押贷款政策本可以享受5-10万元贷款,但执行过程中普遍反映难度较大,银行积极性不高,小微企业实际拿到贷款的较少。

  据牟莹介绍,微企分会100余家企业,实际有贷款需求的占八成,但真正拿到贷款的少之又少,有的微企觉得贷款难度较大,干脆放弃,有的去银行申请,银行根本不予理会。相对来说,由政府出面组建的微企产业园区,集中了较多的微企,组织协调银行放贷,并且提供相对应担保,贷款的成功率较高。这种情况在重庆南岸区发展较好,微企获益较大。

  另一个问题是微企发展规模扩大的情况下,金融支持力度依然跟不上。微企分会有一家企业从事羊绒被生产销售,由于产品销路好,急需扩大规模,向银行提出50万的贷款申请,而银行张口便要抵押物。这家企业因为无抵押而不能得到贷款扩大生产,只好眼睁睁看着到手的业务泡汤。

  牟莹说,他们微企分会目前就有15家企业有非常急迫的贷款需求,各种资料已经准备完备,但是不知该由哪家银行来接招。

  牟莹现在最大的期望是:既然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微企扶持政策,那么对微企的创办和发展,政府各个职能部门都应一路开绿灯,不要出现太多的折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