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5 04:50 来源: 深圳商报□ 胡 蓉
教辅降价令
据报道,近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要求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对中小学生主要教辅材料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据悉,经过治理,大部分教辅材料价格将比目前市场价降低40%至50%。
谨防强行摊派架空降价令
乔志峰:政府一限价,中小学教辅材料就能降价近50%,由此可见,以前教辅材料里边的“水”有多深。限价令虽好,但防止强行摊派其实更重要。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公办教育收费实行的是“一费制”,其中不包括教辅书费。按照相关规定,学生是否购买教辅书、购买何种教辅书,应由家长和学生自愿选择,教师不得私自硬性强制学生购买。然而,“指定购买”的绝招应运而生——有的教师给学生“指定”购买书目,有的教师则干脆“指定”了购买书店。
现行教育机制下,日常教学中使用统一的辅导书是很多学校的常态,这也给某些人创造了“发家致富”的机会。且不说那些无孔不入的“教辅书贩子”,据业内人士透露,教辅回扣已成部分教师重要收入来源。因此,限价后,更要防止一些不负责任的学校和老师强行增加学生的教辅材料数量,防止他们以“薄利多销”来维护自身利益。
指导价未必能治教辅乱象
余明辉:不可否认,目前教辅材料市场之乱的确亟需治理。但“降价令”不但称不上管理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反倒是一种“倒退”。我国的《价格法》对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的商品有严格的规定,而中小学教辅材料属于可市场充分竞争的商品,并不符合政府定价或制定指导价的范畴。如今为了规范所谓的价格乱象,居然逆价改潮流、市场规律和《价格法》的明文规定于不顾,的确有越位、越权、违法之嫌。
具有市场开放基础的商品,欲止其价格乱象,政府定价(指导价)并非良药,比如药品价格越限越高就是典型反面例证。事实上,教辅乱象并非因没有制定指导价而引起,而是因学校、老师等牵扯的利益太深。必须通过“书校分离”,即书本、教辅资料的订购不经过学校、老师之手,剥离学校、老师等在教辅订购中的经济等利益关系,让教辅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的利益才能获得最大化保护。
扶贫定向招生
据报道,从今年开始的5年内,国务院确定的21个省(区、市)的680个贫困县每年将有约1万名学生成为“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受益者,他们将以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的方式考入大学。
让政策名实相符是个挑战
姜伯静:如果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真的付诸现实,除了会造福一大批寒门学子外,会不会滋生新的阴暗现象呢?这种现象真的让人担忧。为了防止资格造假等现象的出现,《通知》规定能报名参加这一专项计划志愿的学生需是“具有贫困地区户籍和当地高中三年学籍、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学生”。那么,会不会出现另一种“高考移民”呢——在教育资源发达的地区上学,到贫困地区参加高考。
此外,贫困地区如何界定也影响着政策的意义和目的。君不见某些地区为自己能成为贫困县而庆贺吗?为了谋取贫困县的各种经济方面的优惠条件,很多地区不惜以“自毁名声”为途径成为贫困县。在“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的诱惑面前,一些非贫困县的领导们说不定也会打着贫困地区的主意,和真正的贫困地区争夺政策优惠。要防止“好经被念歪了”,就必须把紧资格认定、杜绝给人以可乘之机。
资源公平分配胜过定向招生
孙西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在此语境下,国家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无疑很有必要。但更需要看到的是,高考地区间的不平等,实际上是因教育资源长期严重不均等所导致。无论东、中、西部,不管是师资还是软硬件投入,教育资源无疑优先集中在城市,由此造成城市学生的综合素质好于农村学生。
如果忽略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平,定向招生计划只能暂时弥补高考导致的结果不公平,实际上是一种舍本求末的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寒门难出贵子”问题。根本之策还是要解决教育资源严重分配不公的问题。有鉴于此,在实施定向招生计划的同时,更应通过教育财政的倾斜和投入的加大,让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从根源上提升教育竞争力,才能为贫困学子争取到更多的公平发展机会。
“热点”栏目征稿:欢迎就广受社会关注的话题发表意见,文章务求观点新颖、短小精悍。如对本版评论观点有不同意见或补充意见,也欢迎投稿商榷与争鸣。如被刊用,将付稿酬。
投稿邮箱:sby@sz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