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要敢于做美国的"先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5 14:4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由清华大学中美关系中心举办的美国局级干部第二期培训班开班了,来自美国联邦政府的近20名局级干部赴京接受培训。

  由中国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教授用英文授课,对象是美国局级干部,内容是全面介绍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经验,这在中国算是一件新鲜事。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落后于西方,逐渐形成了习惯于做“学生”的思维定势。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先生”和“学生”的问题。认为自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然而,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不少,但总是行不通,理想不能实现。后来,中国人开始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选择地学,创造性地学,并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才终于成为中国快速崛起的根本经验。

  即便至此,中国仍然不敢说自己就是“先生”。对于中国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仍然坚持称作“中国特色”,不愿意承认中国的经验具有世界的普遍性。的确,中国此种虚心学习的态度,成为其在国际上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但是,作为一个人口和经济总量超大规模的国家,中国持续性的快速崛起毕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外国人来说,中国的快速崛起,是一个很难理解的现象。各国都有浓厚的兴趣希望了解中国崛起的真正原因和秘密。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再次显示了经济和社会的持久活力和稳定性,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都希望从中国的经验中获得启示。

  此外,如果中国不能很好地向世界解释自己,很多人反而会把中国视作不可理解的“威胁”,客观上助长了“中国威胁论”。因此,中国迫切需要更多地向世界介绍自己,更需要努力总结和分享中国崛起的经验,让西方人认识到中国的崛起非但不是“威胁”,而且是一种可以学习和参考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需要大大方方地做“先生”,敢于向发达国家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消除不必要的猜忌,赢得基本的尊重。

  在与美国官员打交道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只要是从介绍中国经验的角度,大大方方地展示中国的科学发展观、政治经济体制及外交安全政策,美国人是愿意倾听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分歧、争论和质疑,但只要是开诚布公的平等讨论,最终或多或少能取得一些共识。有人可能会想,这样的交流不是有助于美国人搜集对华情报、更有利于他们遏制中国吗?笔者认为,这种“情报-遏制”逻辑的出发点当然是对国家利益的严重关切,但却是一种简单化、单向型的冷战思维。正如中国过去几十年曾派大量官员赴欧美学习先进经验,未来肯定有越来越多的欧美官员来华学习“中国经验”。中国早已开始培训第三世界国家的官员,并不担心他们“搜集情报”,为何面对欧美官员不能有同样的自信呢?也许一个大国真正的自信,就在于既能当学生,也敢当“先生”。(作者是清华大学中国战略与公共外交中心主任赵可金)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