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 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6 07:41 来源: 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6日讯(记者彭金美)4月14日中国央行宣布,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波动幅度,从 0.5%扩大至1.0%。这一举措引起了热烈反响,虽然赞许的评论远远多于批评,但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究竟意味着什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博士做客《视说新育》节目,针对此话题做了分析和点评。点击进入《视说新育》专题
中国经济网主持人苗苏(左)与嘉宾梅新育(右)中国经济网 郝洪波/摄
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 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汇率形成机制的长期目标,是实现比较自由的浮动汇率体制。但浮动汇率体制对于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特别是对实体经济部门,带来的风险相当大。世界银行在90年代末就做过研究,发现浮动汇率体制的国家,比实施固定汇率体制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要高出两位数的比例。70年代,机率是高出40%,80年代,是高出20%。上世纪90年代,概率仍然是高出15%左右。实施浮动汇率体制,让自己本币汇率形成机制弹性的国家很多,但能够实现比较稳定汇率和经济增长的国家非常少。
梅新育认为,此时实施放宽汇率,放宽幅度所带来的风险是在控制范围之内。因为人民币汇率不再是单项升值的预期和走势,而是呈现出非常强烈的、双向波动的特征。放宽人民币汇率浮动的波幅,不会对我们的经济、我们实体经济部门和我们的汇率稳定性,造成非常大的冲击。人民币汇率基本上已经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放宽波幅,不会造成太大的实际的波动压力。
进出口企业开展汇率风险管理可消化风险
梅新育指出,中国进出口企业期望完全固定的汇率体制,在目前世界上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固定的汇率体制,会给整个宏观经济带来的失衡压力,最终间接地会使进出口企业难以承受。适度地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只要我们进出口企业,开展适当的汇率风险管理,大部分还是能够消化风险的。
汇率风险管理的手段,包括人民币记账结算,人民币记账按结算日的汇率,用美元或者其他外币结算,根据汇率浮动的几个档次,列分档的定价等,或者锁定汇率协议,或者使用其他的金融工具,来管理汇率风险。
人民币基本接近均衡汇率
梅新育认为,人民币基本上接近均衡汇率。所谓均衡汇率就是不会加剧,或者造成新的严重宏观经济的不平衡。从外汇市场看,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此前连续将近10年单项升值的走势和预期,变成了双向波动的特征。而且近年来,这种双向波动特征更加明显。从经常项目到国际收支,特别是贸易收支情况来看,贸易差额,出现了急剧的缩小。前三个月贸易顺差,只有6.7亿美元。这是非常小,几乎可以无视的一个贸易差额。因此,可以认为人民币汇率基本上已经接近均衡汇率。
中国不可能实现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梅新育认为,中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即使实现相当大程度的自由浮动,也不可能达到像美元那样自由的地步。因为美元的国际货币体系,核心货币霸权地位没有彻底颠覆,人民币汇率浮动自由程度就不可能达到美元的程度。
而且美元、欧元的汇率,也不是完全自由浮动的。在适当的时候,在不少情况下,中央银行都会对市场进行干预。在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就有不少。
(责任编辑:王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