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汽车重返俄罗斯静待市场考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7 01:4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安娜·克拉夫琴科

  《商业新欧洲》安娜·克拉夫琴科

  从2006年到2008年俄罗斯成为中国汽车最大出口市场,到2009年俄汽车市场衰退,政府支持本土汽车工业发展,中国汽车被迫退出俄罗斯市场,再到2011年市场复苏中国汽车重返俄罗斯,中国汽车生产商经历了由高峰跌至低谷,从低谷再攀高峰的艰辛之路。尽管困难重重,但俄罗斯市场对中国汽车的需求依然切实存在。

  2006年至2008年间,中国汽车销售在俄罗斯市场得到蓬勃发展,俄罗斯成为中国汽车最大出口市场,仅2007年,中国汽车企业在俄罗斯市场实现销售汽车约57000辆。2008年,俄罗斯汽车市场也随金融危机爆发而出现严重衰退,政府采取保护措施支持本土汽车工业发展,因此中国汽车的销售陷入完全停滞状态。2009年,中国汽车在俄总销量仅为7400辆,被迫退出俄罗斯市场。此时,中国汽车工业也在遭遇到发展结构性问题。销量增长的同时,出现了零配件短缺和售后服务不足的问题。

  危机过后,俄罗斯汽车市场开始复苏,销售总量已从2009年的140万辆上升到2011年的265万辆,中国汽车销售也随之得到迅速恢复。2011年,以生产面向中产阶层的中档车为主的中国吉利汽车和重庆力帆销售量分别实现了212%和133%的增长,达到6000辆和17900辆。

  应重树品牌形象

  俄罗斯汽车市场需求的恢复性增长为中国车企带来二次发展机遇。各方都在审视并思考,亚洲企业是否能“常驻”俄罗斯汽车市场。专家表示,中国企业应充分把握这次机会,积极解决售后服务问题,同时组建有效的经销渠道,重新树立品牌形象。目前,“中国制造”仍是价廉而物不美产品的代名词。过去,中国汽车以价格优势抢占市场,如今市场形势已发生改变。Metropol投资公司的分析师安德烈·罗日科夫(Andrei Rozhkov)表示:“现在,中国汽车要面临来自俄罗斯最大汽车厂商奥托瓦兹(Avtovaz)、现代汽车等声誉较好,且产品价格适中的企业的激烈竞争。”他指出,赢得竞争的关键在于推出新的装配生产线,或建立新工厂,这样不仅可以解决零配件短缺的问题,同时也能降低成本。

  目前,在俄罗斯共有两条中国汽车装配生产线。其中最大的一条于2010年由俄罗斯切尔克斯克Derways汽车公司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0万辆。2011年中国吉利和力帆旗下所有车型整车,以及长城哈弗车身部分均在该生产线生产。Derways公司计划将于2014年启动海马汽车(属中国一汽集团)年产4万辆的装配生产,届时,该条生产线产能将达到满负荷。

  从合资建厂到贴牌销售

  中国车企积极与俄罗斯企业开展合作。2008年,俄罗斯塔甘罗格公司(TagAZ)开始为中国的比亚迪、奇瑞和江淮等公司组装品牌车。2011年,该公司以“Vortex”为品牌,销售奇瑞汽车1.21万辆,比亚迪汽车2004辆,同时,以“江淮瑞鹰”为品牌贴牌销售塔甘罗格公司和江淮汽车旗下的江淮同悦汽车。Derways汽车公司和塔甘罗格公司均表示,2012年公司产量将继续增长,并计划扩大产品类型。

  长城汽车公司将成为第一家在俄罗斯利佩茨克地区(Lipetsk)启动全面自主生产线的中国汽车厂商。该工程总造价3.83亿美元,预计2014年完工。工厂投产后将首先装配四轮驱动车,之后将生产小型面包车。

  中国一汽集团(FAW)与俄罗斯汽车制造商高尔基集团(GAZ Group)计划将于2012年起在俄罗斯米亚斯乌拉尔汽车制造厂组装中国一汽“解放”牌载重汽车。根据协议,年生产量将达到1万辆。

  轻型商用车(LCV)也是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主推的车型之一。2011年,俄罗斯AMS集团和中国北汽集团就在俄乌里扬诺夫斯克市合资建厂一事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工厂投产后将每年生产6万辆北汽品牌商用车。同时,北汽福田也有意在捷尔任斯克的下诺夫哥罗德地区建厂,预计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0万辆,车型包括商用车、皮卡、厢式车和重型卡车等,并面向欧洲市场生产运动型多用途车。

  提高市场份额困难依旧

  尽管目前在俄罗斯市场中,中国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形势一片大好,但分析师预测,近几年之内不太会有新合资项目签署。相对于在俄罗斯建厂,中国车企对直接出口更感兴趣。高额进口关税可以通过汽车的低价来弥补,因此,对中国车企来说,直接销售潜力依然巨大,尤其是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分析师表示,虽然2011年中国汽车销售额增长,但绝对值还很小,因此中国汽车生产商在巩固其在俄罗斯市场地位之前,投资建新厂意义不大。

  专家也一直认为,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存在会很有限。尽管销量增长很快,但中国车企所占市场份额相对较小。究其原因,此前包括长城汽车和奇瑞在内的中国汽车生产商因无法与俄罗斯政府达成一致意向,以及承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所带来的影响,而不得不放弃在俄罗斯的项目,并解散合资企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