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遇到国际机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9 07:0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一部好的合拍影片应该是双赢结果,有中国元素和世界眼光,让中国故事通过世界表述,让全球观众接受,既经得住历史检验,也能受当下观众欢迎”
4月24日,在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上,合拍影片《孙子兵法》、《封神天下》举行了中外合作方的签约仪式。
加拿大著名导演卡梅隆将担任《孙子兵法》技术监制,并带来先进的3D技术。“我认为中国的电影环境越来越吸引我,可以和中国的电影业人士进行多种方式的合作,未来应该令人振奋。”卡梅隆说。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说:“中国电影迎来了黄金机遇期,市场潜力巨大,是远远没有开发的金矿。”
2011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28.93%,电影银幕接近1万块,平均每天增加8块。在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国际电影人普遍瞄准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潜力,也为中国电影带来了国际机遇。
合作拍片求双赢
在“合拍与世界电影发展”论坛上,卡梅隆说:“我见了张艺谋,他也对3D技术感兴趣。我希望同张艺谋导演合作。他要制作更精美的电影,而我的技术可以为张艺谋的创作增添艺术价值。”
《泰坦尼克号》与《阿凡达》的制片人乔恩·兰道说:“电影是合作的结晶。”这两部影片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外景地,不仅帮助影片控制成本,而且吸引了全世界的观众。
在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丕民鼓励中国电影人积极开展与世界电影人的合拍和交流,他表示:“世界电影发展日新月异,中外合作拍片,不仅有利于双方艺术、技术上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双方市场扩大,互利共赢。”
童刚说:“中国发展合作拍片的优势很多。中国有5000年历史文化,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容宝库,开发出来会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有优美的外景拍摄场地,未来的中国外景地将成为吸引世界上的优秀团队来中国拍摄影片的优势条件;中国有相对低廉的劳务成本,也为中外合作拍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要学习如何与中方合资拍摄。”20世纪福克斯国际制作公司总裁三福·帕尼奇说,“入境随俗,要遵守当地关于合同、监督等方面的规定。我们也带来一些工作方法,看到中方也愿意借鉴到影片中,这也是一种合作交流。合作伙伴、合作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做法,重要的是双方要有共同的预期和愿景,以及对对方的尊重。”
3D技术全球推广
4月10日,3D版《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截至4月22日,这部影片已经在内地电影市场收获票房近7.4亿元。
“1997年《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公映时,中国观众很欢迎,我感到非常吃惊。”卡梅隆说,“我把3D版本的《泰坦尼克号》带到中国来,希望中国年轻观众看到。我们完全没有指望在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功,但在中国的票房收入是全球其他市场收入的总和。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观众越来越挑剔,中国观众希望在电影院看到3D电影,希望能有更好的3D电影。”
卡梅隆说:“3D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中国也迎来了在这个领域站在世界前列的机会。中国没有更多的包袱,可以通过‘跃龙门’的方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相信3D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观众,他们喜欢3D电影,也会喜欢3D电视,现在是要我们制作更多高水平的3D内容的时候了。”
目前,3D技术已非常成熟,成本降低,并能够同时拍摄2D和3D的画面。“有人说3D技术很神秘,我不同意。为了自己,把技术保护起来,不利于产业发展。”卡梅隆说,“技术的转移和传播是在合作中实现的,我们要把3D技术同大家分享。”
中国故事世界表述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题材、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去”,被世界观众看懂、接受,一直是电影业界讨论的热点。2011年,在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期间,著名导演吴宇森说:“这些年我们所输出到外国的电影只有中国功夫。”在“北京放映”的展映现场,一些外国片商反映中国电影“看不懂”。
在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国际电影人对中国电影“讲故事”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卡梅隆说:“中国的电影工作者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某些作品确实能够打动我。但中国电影需要拍得更有人情味。对此,我不好指手画脚,我能够做的,就是不断相互切磋,了解对方的想法,开拓思路。”
福克斯电影娱乐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吉亚诺普洛斯说:“中国有很多题材可以推向世界,我们与中国的合作要想取得重要进展,需要创造力、更好地讲故事的能力,让屏幕中出现更现代的一些元素。”
从全球电影市场看,国际票房较好的电影多是合拍影片。合拍影片既是进入国际市场的手段,也是创造打动全球观众的故事的方法。
“一部好的合拍影片应该是双赢结果,有中国元素和世界眼光,让中国故事通过世界表述,让全球观众接受,既经得住历史检验,也能受当下观众欢迎。”童刚说。□
(责任编辑:邵希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