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到底为谁所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3 09:2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本报评论员赵民望
多个假日中的一个,“五一”小长假祥和无比的过去了,不过,它匆匆到来时引发的那个话题,似乎不应该就此结束。公众有必要继续追问:中国旅游门票为什么全世界最贵?全民所有的旅游景点到底归谁所有?
在“五一”到来之前,就有“未来数月内全国或将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的消息传出并引发持续关注。很多信息表明,不少景区的门票涨幅从20%到60%不等,而选择在“五一”来临前“涨价”,是因为“经营者”等到了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旅游景区票价3年一调整的第二个“三年解禁”期。面对旅游景点的提价动作,公众只有“一个张家界等于3个卢浮宫”的无奈;当景区门票纷纷跨入“百元时代”之后,更只有“玩不起风景”的深深叹息。对此,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从过去6年调整的幅度看,张家界从158元调到248元;莫高窟从80元调到160元,黄山从130元调到230元。在过去的两轮调价周期中间,我国世界遗产类景区门票的价格整体调高了65.42%。不仅是中国人认为中国景区的门票“太贵”,有海外人士早就撰文指出,“国内景点门票贵得离谱”。
就是在这种贵得离谱的背景之下,“五一”假期间,全国主要旅游景点依旧“爆棚”,高价格门票使众多景点赚得盆满钵满。由此看,拉动内需的旅游经济可谓一枝独秀。然而,这只是表面的繁荣,仅仅是“门票经济”的体现,并非旅游经济或休闲产业的“黄金周”。由于旅游资源本身的稀缺性,以及公众休闲消费上的可选项甚少,风景点人满为患不足为奇,更何况受制于有限的工资收入,国人“到此一游”式的旅游充其量只是休闲度假的萌芽阶段。或许正因为如此,旅游景点的“经营者”才敢于让门票一涨再涨;门票收入占游客在景区的消费达到80%-90%的数据表明,所谓的旅游经济只是虚火旺盛。各地的旅游产业实际上就是“一道门”,旅游收入只能依靠“门票”来实现。于是,就有各种景区的“逃票攻略”在此间频现网络。不乏铤而走险、穿越悬崖峭壁的所谓“攻略”的出现,当然与旅游景点票价在旅游总消费中比例过高,游客玩不起、想省钱有直接关系。
尽管有专家认为景区维护需经费投入,再加之通货膨胀压力,门票上涨有一定合理性,但是景区门票价格远离公众承受力,“门票经济”大行其道的误区已显,旅游景点已经偏离了公益属性。之所以强调旅游景点”经营者“这样的概念,正是源于某些疑惑: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属地所有”的通行规则下,旅游景点是否就是随行就市的商品?各个景区之间攀比涨价的随意,否定的肯定是旅游景点的公益性质,“所有者”代表与“经营者”交易之后,承载中华大地物质文明、精神财富的旅游景点被筑起了很高的门槛,普通大众共享壮美山河的成本徒增。因而,追问旅游景点高票价的问题,需要在源头厘清“旅游资源”到底为谁所有?
旅游景点有成本问题,门票价格该如何适应?这是自然的,但也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如果“垄断”的旅游资源可以市场化,而全民所有的风景名胜地存在承包经营权的买卖,自然遗产、国家公园能够包装上市,那么,就只有“经营者”的利益最大化,“所有者”名义上的全民所有只能是一种安慰。当公众旅游资源沦为授权者地方政府、“经营者”的赚钱工具之后,要求利益相关方限制景区门票价格,考虑居民收入是徒劳的,公众体验到的必然是文化、自然遗产与继承者没有关系,而好风景与高门票一样,永远是无限风光在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