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丹尼尔-伊肯森:美应尽早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3 14:2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第四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正在北京进行。就一些中美经贸关系的热点问题,记者4月底对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贸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尔伊肯森进行专访。丹尼尔认为,“现在是美中两国政府采取一些行动,互释善意的时候了”,特别是美国,应尽早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以换取中国政府在攸关美方利益的问题上做出政策调整。

  记者:在美国大选年,美国政治人物通常展现出对华强硬姿态。你是否担心美国大选因素导致美中经贸关系被政治化?

  丹尼尔:是的,完全有可能。将国内问题归咎于外国,在美国大选年司空见惯。今年对美中经贸关系发展尤其是个考验,因为对于美国经济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促进企业投资和增加就业、加快经济复苏的步伐、采取措施减少美国的长期公共债务、达成联邦政府的具体减少财政赤字计划等,美国国会没有找到哪怕一项解决办法。在国会无能且美国民众对国会工作认可度非常低的情况下,政客们可能转而把中国当成“替罪羊”。如果政客们的强硬表态转化成美国单方面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那么美中经贸关系肯定会受到损害。

  记者:中国政府和企业界对美方频繁使用反倾销、反补贴和特殊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手段表示关切,你认为这些措施的本质是什么?

  丹尼尔: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关税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前两种措施被美国滥用。我认为,应该对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条件进行重新评估。就目前的法律实践而言,法律的天平明显向发起此类诉讼的制造商倾斜,这对遭起诉目标商品的外国生产商不利。

  记者:您认为中美经贸合作还有多大潜力?

  丹尼尔:美中两国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必须认识到,贸易不是“零和游戏”,但美中的正常商务往来并没有吸引媒体和好煽动民心的政客的关注,一些美国媒体和政客更喜欢将整个美中经贸关系描绘成充满矛盾和摩擦。人们应该预料到,当世界上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的企业进行商业往来,而且交易越来越频繁、金额越来越大的时候,贸易纠纷也会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美中经贸关系要受困于贸易摩擦和纠纷。不同于一些人的认识,我认为,美中两国人民越早认识到两国经贸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征,以及两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紧密联系与合作,那么,美中经贸关系目前这种下滑趋势得到逆转的机会就越大。

  记者:为减少中美贸易恶化的风险,你会给美国政府提出什么政策建议?

  丹尼尔:美国贸易政策应优先考虑的事项就是避免与中国的贸易战。我认为,现在是美中两国政府采取一些行动,互释善意的时候了。美国政府应考虑立即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从而在反倾销调查中给予中国公平对待。根据中国加入WTO的协议,美国必须最晚于2016年12月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与其等到那个时候,不如现在就采取行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美国制造商不会造成任何损害。非市场经济地位是惩罚性的,这给中国和美国企业造成极大的不确定性。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有可能换取中国政府在攸关美方利益的问题上做出政策调整,比如知识产权保护、更大的政策透明度以及修订或放弃引发争议的自主创新政策等等。

  驻美国特派记者吴成良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