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或同唱"宽松"主旋律 中国货币政策需审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4 11:1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澳大利亚央行日前突然大幅降息,让市场普遍预期多国将纷纷效仿,全球货币政策或将进入一个宽松的周期。被访专家大多赞同此观点,并指出,推出何种具体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何时推出因国而异。
澳大利亚央行日前突然降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意外的不是降息政策本身,而是降息幅度之大超出了此前的普遍预期。
分析人士指出,在全球经济前景下行,经济状况不明朗的背景下,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很多国家可能作出的选择。澳大利亚是资源型国家,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大,首当其冲地表现出经济减速的迹象。因此,通过降息50个基点来刺激经济增长,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据市场预期,澳大利亚央行此举很可能带动更多国家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但具体的宽松方式,则将因国而异。
全球或将同步“宽松”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欧洲现在超过10国都出现了经济消退现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整体状况使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经济体有可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银行总行金融市场总部分析师王蕾对此持相同观点。她说,世界经济当下的大环境使多个国家处在降息的周期中。就澳大利亚来说,面对通胀呈现回落、经济增长乏力、就业现状不好等现实情况,选择大幅度降息的举措可以理解。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研究所分析师程实进一步指出,澳大利亚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调一以贯之,而降息只是其在近期采取的一系列宽松货币政策中的一种,还可采取数量型工具,比如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
澳大利亚不甚乐观的经济状况可以说是全球经济的一个缩影,因此,业内人士判断,相对宽松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全球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不过,推出何种具体宽松政策以及何时推出则因国而异。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各国应根据各自情况来推出货币政策,盲目跟进是不必要的。郭田勇预测,中国央行在年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有可能的,但要看具体的物价等情况,现在来看条件还不太充分。从中国今年3月以来的经济情况来看,虽有降息的空间,但目前尚无考虑降息的必要。
放眼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宽松的基调近期不会大改,但各自采取的方法会有所不同。例如俄罗斯、南非等国本身的货币政策基调就是偏松,本次就不一定会降息;日本仍维持接近零利率的基准利率水平,已无很大的降息空间,所以可能会采取其他手段来放松货币政策;而对美国将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市场预期近来也有升温趋势。
然而,全球范围内的货币宽松基调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应。程实指出,各国货币可能会竞相贬值,从而带动出口、刺激国内的投资意愿、形成出口集成效应,但需警惕可能由此形成的“货币战”。此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也可能会趁机抬头。
中国货币政策需审慎
丁志杰指出,各国放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可能会加大货币的流动性,但这种流动性目前主要还停留在金融层面,尚未进入实体经济,这对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提出了挑战。如何通过宏观管理进行调节,既防止经济增长过快,又保持经济的灵活性,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课题。尽管目前中国还未开启新一轮降准或降息周期,但仍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来实现宏观调控。
郭田勇表示,眼下全球经济仍在低谷中徘徊,各国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权衡制定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就我国来说,在货币政策的决策上,既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又要审慎。从目前来看,中国的货币政策不适合出现方向性的变化,但有预调和微调的需要。
郭田勇进一步解释说,关于微调,从国内经济工具来看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数量型工具可以继续使用。如银行会根据商业银行体系中的流动性状况、外汇占款的变化情况等,通过数量型工具对流动性进行调整。在这种微调的格局下,出现公开市场业务,无论是注入流动性还是降低存准率都是可以理解的。二是价格性工具仍有调整空间。价格性工具主要是对利率的调整,现在我国还没有完全走出负利率的状态,动用价格性工具要谨慎,所以降低利率水平,特别是存款利率水平目前是不适宜的。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商务时评”
(责任编辑:王惠绵)